中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重点: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难点: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二幅、插入式图片(恐龙蛋、恐龙妈妈、小恐龙、小熊)

  空白卡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出示恐龙妈妈

  1、师: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讲出上恐龙妈妈)

  2、师:原来恐龙妈妈生了一个恐龙蛋,她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把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好办法?(幼儿猜测——藏蛋)

  (二)帮恐龙妈妈藏蛋

  出示背景图

  1、师:我们来看一看恐龙妈妈家附近有些什么东西?请你们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蛋藏起来。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为什么?

  3、师:那我们来看看恐龙妈妈她到底把蛋藏在什么地方了?(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动作)

  4、师:她把蛋藏在什么地方拉?为什么不藏在树洞里?为什么不藏在泥土里?又为什么不藏在草丛里呢?(幼儿讲述)

  5、师:为什么恐龙妈妈要把蛋藏在鹅卵石堆里?(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6、什么叫做又大又圆呀?(丰富词语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

  7、师:恐龙妈妈藏蛋真辛苦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恐龙妈妈的话好吗?(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三)傻小熊造房子,恐龙蛋不见拉

  1、师: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蛋就孤零零的躺在那儿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猜测)

  2、师: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3、出示小熊,背景图二

  4、教师讲述故事

  5、师:小熊 床上的小恐龙是哪来的?

  6、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石头)

  7、师:石头为什么变成了小恐龙呢?(丰富生活经验:因为小恐龙在蛋里住不下了,所以把蛋壳撑破了。)

  8、师:你觉得小熊脸上的表情应该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语“惊奇”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四)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们看我把故事画成了一幅画,让我们看着图片把这有趣的故事讲一边好吗?(丰富看图片时要根据右下角的编码一张一张地看)

  (五)延伸活动:编故事结尾

  1、师:猜猜第二天小熊会和小恐龙去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2、师:小熊会和小恐龙真的会去什么地方呢?请你下次去玩区角时像老师一样把他画下来好吗?( 出示空白图片)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捡落叶。

  1、利用孩子们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捡落叶。

  师:孩子们今天散步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在幼儿园捡到了很多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捡到了多少的树叶,然后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同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教室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现在冬天到了,这些树叶都是冬天里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教师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颗树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4、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把你想到的告诉全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并在即兴创编歌词及模仿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2、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如抬桌子、搬小椅子、擦桌椅、橱柜等)。

  2、人手一件乐器(碰铃、铃鼓、沙球等),操作图《加油干》一张

  3、大鼓一个(或钹)。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讲述抗战时期的延安革命老区,八路军和老百姓共同参加生产劳动的故事。

  (2)师生一起学学劳动的动作和喊声。

  2、观看操作卡片画面,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

  (1)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2)学唱歌曲“加油干”,并在会唱歌的基础上,为歌曲第5—7小节创编歌词。“我们大家|抬桌子呀抬桌子呀|抬桌子|”等。引导幼儿把做过的劳动动作编到歌曲中去。“嗬嗨”要唱得有力,以表示用劲干活。

  (3)创编动作。

  让幼儿听辩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地方表示在用力劳动;快的地方表示劳动很快乐。)

  慢的部分(1—4、8—9小节)启发幼儿根据所编的劳动内容,做相应的劳动动作。

  快的部分(5—7小节)用拍手等表示劳动快乐。

  “嗬嘿”表示很用劲,可启发幼儿边喊“嗬嘿”,边跺脚或边擦汗等。

  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不同的劳动中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2)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3)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4)基本部分:

  5)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6)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7)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8)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9)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10)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11)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四、结束部分:

  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讲述好朋友的特征。

  2、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图片、画笔、纸、音乐。

  活动过程:

  导入:

  一、游戏:"猜猜好朋友"。

  1、今天李老师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叫做《猜猜好朋友》,请小朋友来说说他的好朋友,但是不能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哦!大家听一听,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看看谁最聪明能猜出来?

  T:你来说说你的好朋友,我们听一听,一起来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T:他(她)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是女孩,她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今天他(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说 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她)是谁?

  二、游戏:"找朋友",让幼儿感受同伴间表示友好的方式。

  T:刚才我们猜了好多小朋友的好朋友了,那现在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想想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你想用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她)的友好?一会儿告诉大家。

  (音乐结束后)"你的好朋友在哪里?跟大家说说他叫什么名字?"

  2、游戏可以重复进行,提醒幼儿多找几个好朋友。

  三、请幼儿说说是怎样表示与好朋友之间的友好的。

  1、T:刚才,你找到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你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相互间的友好的?

  2、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同伴间交流表达友好的方式。

  (抱抱、握手、亲一亲)

  四、辨别对错。

  T: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不开心啊?那你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对吗?

  T:如果遇到一个小朋友经常欺负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爱抢玩具,或者爱打人,爱推小朋友,不会排队,经常做一些让大家不高兴的事情,你们还喜欢他吗?你会选择他做你的好朋友吗?

  五、交往方法。

  T: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怎么爱护我们的好朋友?

  T:有好东西要分享,生病了要看望,不开心时要陪伴、、、、、

  六、活动延伸

  T: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那我们等一会去给我们的好朋友画一幅漂亮的画送给他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 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使用多种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名称,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2、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幼儿对刷子构造、种类及用途的认识,并按刷子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刷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活动准备

  1、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杯刷、鞋刷、长柄刷、眉刷、衣刷、浴缸刷等。

  2、杯子、瓶、娃娃、衣服、裤子、抹布、皮鞋、盆、标记等。

  三.活动过程

  (一)操作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各种刷子的不同用途。

  1、出示刷子,引发幼儿使用刷子的兴趣。

  2、幼儿自由选择、观察、摆弄、交流、尝试使用各种刷子,相互合作模仿成人的活动。(用牙刷给宝宝刷牙,用鞋刷相互刷皮鞋,用衣刷模仿妈妈刷衣服,刷裤子,用杯刷刷杯子,用长柄刷刷地,用眉刷相互化妆等等)。

  (二)鼓励幼儿讨论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

  1、幼儿逐一上来交流对刷子的认知,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刚才玩的是什么刷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比较一下你们的刷子,有哪些地方不相同及相同点?

  3、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刷子。

  4、游戏《送刷子回家》,引导幼儿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引导幼儿将牙刷送给牙宝宝,将鞋刷送给鞋子……)

  (三)拓展经验:

  1、你还见过哪些刷子?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教师出示锅刷、长柄刷让幼儿了解。

  2、幼儿观看录象:随着刷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又出现了许多电动刷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3、小朋友长大后自己设计更先进的刷子为人类服务。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蒙面行走,提高平衡能力。

  2、通过听辨声音方向判别目标方位。体验蒙面行走时通过慢行、伸手触探、同伴提示等方法,感受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3、能积极、大胆地参加体育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勇敢往前走,坚持不偷看。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面具人手一个、操节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游戏:找到朋友拉成圈。(幼儿听信号快速按要求拉成2人、3人、4人的小圈)

  2、徒手操:(自编)

  二、 游戏活动:

  1、 出示幼儿面具:今天我们要带上面具来游戏。眼睛看不到了,会觉得很不方便。在行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2、 游戏:幼儿体验蒙面走。(幼儿蒙面面对矮冬青站成一排,对准矮冬青走过去)。

  3、 师生讨论:蒙面走路要注意什么?怎么才能走准?(蒙面之前看清方向,对准方向尽量走直线。行走要慢、手伸出来探路。)

  4、师生讨论、尝试:自己一个人蒙面走路总还是很不方便,要是有个朋友来帮忙带着走就好了。幼儿结对尝试一个蒙面一个拉着手带着往前走

  5、游戏“听音找人”: 讲解、示范(请两位幼儿示范)游戏方法:幼儿分两组、相隔一定距离站立,一人蒙面后另一人在其周围某处说:“我是**,我在这里。”另一人蒙面听到声音后迅速面对并用手指出声音的方位。可以变化方位再来几次。两人可以轮换游戏(仔细听辨声音的方向)。

  6、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给予指导。

  7、鼓励幼儿尝试蒙面向相隔不远的发出声音“我是***,我在这里”的幼儿走过去并触摸。(相隔2、3米)

  8、鼓励幼儿尝试发出声音的幼儿变换方向,并且用语言提示蒙面的幼儿走去并触摸。

  9、游戏:“蒙面摸路”:

  l 教师交代游戏玩法与规则:幼儿分散站在大圆圈上,蒙面听老师指令:“刮风了”——原地自转3周,教师在场地内任一地点拍手,“蒙面人”朝有声音的方向走去。当幼儿快要接近时教师换方向再拍手,幼儿随即改变方向,继续朝有声音的方向走去。要求:游戏中幼儿不能拿下面具偷看,移动时不要太快,以免相互碰撞。

  l 请一组幼儿示范。

  l 幼儿集体游戏。

  l 教师

  三、 放松活动:

  1、 放松游戏:我和影子做游戏。(如天气不好就玩“卷炮仗”)

  2、 放松韵律。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炎热的夏天,扇子作为人们最常用也是最环保方便的防暑降温工具,可以说老少皆宜。孩子们也有使用的经验。设计本次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制作扇子感受中国扇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幼儿大胆动手表现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用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团扇和折扇,并能大胆运用图案装饰扇面。

  2、观赏多种多样的扇子,知道名称和用途。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PPT图片、扇子展览、卡纸、装饰材料、扇柄、彩笔、蜡笔、双面胶、胶水等

   活动重难点:

  自己设计扇子并在扇面上装饰扇面。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师:播放幻灯片,引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夏天

  师:天气这么炎热,我们怎么想办法凉快一下呢?

  幼:开空调、开风扇、吃冷饮、扇扇子……

  师:你们说的真好!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关于扇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各种扇子的图片)

  二、基本部分:

  欣赏各种各样的扇子 ,并说一说扇子的名称和用途。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好多种扇子,我请小朋友们来参观一下,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观察一下上面都有什么图案,请幼儿讨论。

  (蒲草做的扇子、丝绢做的扇子、羽毛做的扇子、纸做的扇子、竹子做的扇子、塑料做的扇子等)

  师:看,这是什么扇子?(出示工艺装饰扇)它是用来扇风的吗?

  幼:不是,它是挂着好看的

  师:是的,它是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环境的。这些扇子是不是很漂亮呀?你们想不想装饰一把漂亮的扇子?现在老师请你欣赏一下装饰好的工艺扇。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要装饰的扇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装饰一把漂亮的扇子?幼:好想!

  师:那让我们动手制作设计一把自己喜欢的扇子。(幼儿制作设计装饰扇子,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扇子,说说自己是怎么设计的,美在哪里?互相讨论一下谁的扇子也很美,美在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本次活动,把作品贴到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名称:黑猫警长(小班)——创设环境,激发小班的幼儿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交往的活动设计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