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冷知识之「配票」怎么配?还分春夏秋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配票并不是万试万灵,它需要一些条件的配合,比如足够大量的忠诚选民、精准度够高的民意调查、宣传与沟通能有效下达选民等等,有时配票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图片取自pixabay)

 

每到了选举旺季,走路工、爆料、抹黑/红、配票等名词就不断浮出;前三者大家应都耳熟能详,那配票是什么呢?

 

假设说,某一党推出三位立委候选人A,B,C,其中A的支持度奇高,另两人支持度平平,那为了雨露均沾、使三人都当选,该党会发出文宣给忠诚选民,希望他们按照某个分配依据投给三个候选人,比如身份证号码最尾码1,2,3,4投A、5,6,7投B、8,9,0投C,借由各种配票方法,将原本属于A的选票分一些给B,C,以期能大获全胜。

 

配票的分配依据有很多种,比如要求选民以出生在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投给不同的候选人,或是与选民约束说哪一里、哪一村的选民「负责」让某一候选人当选。

 

配票并不是万试万灵,它需要一些条件的配合,比如足够大量的忠诚选民、精准度够高的民意调查、宣传与沟通能有效下达选民等等。另外,有时配票搞不好会弄巧成拙,比如2004年立委选举,民进党操作配票,期望让一些把握度不高的候选人选上;后来果然抢救了一些新人,却让沈富雄、段宜康等原本在民调前段班的候选人意外落马。忠诚的选民毕竟是有限的,若过度配票,一些原本支持率高的人可能会票源流失过多而落选。其实配票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民主精神。

 

配票这种方式不是台湾独有,香港选举中也能见到,而台湾第一次的配票策略是在第三届立委、国代选举中由新党竞选负责人赵少康提出,结果策略实施成功,新党立委席次由原来的7席爆增至21席。

 

后来配票策略被民进党多次采用,成为竞选利器,比如上述以出生在四季中哪一季以分散票源的配票方法,就是1995年由民进党发明的策略,暱称为「四季红」,效果卓著。2004年立委选举民进党更操作了一次经典案例,许多同选区的配票候选人差距不过数百票,分配得十分刚好,一起当选。那年嘉义县、台南县、台北市北区、高雄市北区等选区几乎都大获全胜,成绩辉煌。

 

现在各个大党都会使用配票策略,但前提是对选民的掌握程度要够高、忠诚选民要够多,这样配票的票源充足,才有较大的成功希望,不然可能会弄巧成拙,使当选机率高的候选人不幸落马。

 

立即下载KNOWING新闻APP,给你移动世代的阅读体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