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万大军的诸葛瞻,是如何被邓艾2千残兵打败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0

三国演义中曾说,邓艾偷渡阴平时以2000残兵,将诸葛瞻7万大军全部消灭于绵竹城下。这曾令子彧很是困惑。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子彧查阅资料,为你全面分析绵竹之战的胜负因素。

一、绵竹之战

战役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大军伐蜀,诸葛绪、邓艾各3万人,从东西两路进击,钟会率大军10余万从汉中大路进击。很快,钟会等人就占领了汉中,蜀军蒋斌投降、傅俭战死。蜀军大将军姜维经过一番运动战,成功退守剑阁,暂时遏制了魏军的攻势。

此时,邓艾建议从阴平小道直驱蜀汉腹地涪城,釜底抽薪,让姜维大军进退失据,从而达到战略目的。并不像三国演义小说中说的那样,钟会对这个方略应该是同意的。

战役过程:当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出发,道路十分艰险,行至艰难的地方,邓艾以毡子裹着自己顺着山坡滚下去(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这样行进了700余里,邓艾军终于到达江油。

邓艾军疑似神兵天降,吓坏了蜀汉江油守将马邈,由于手上并没有多少军队,马邈选择了投降。

由于在邓艾军行动的同时,钟会派将军田章从剑阁往西中间击破了蜀汉三校伏兵,此时蜀汉朝廷也知道了邓艾的行踪。刘禅派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诸军前往抵御。诸葛瞻率军行至涪城,听说江油已降,便退守绵竹。

邓艾到达绵竹,首先派遣其子邓忠和司马师纂率军进攻。遇到了诸葛瞻的有力抵抗,邓忠师纂不敌退回。邓艾佯怒,邓忠等再战,大败诸葛瞻。蜀军全军覆没,主帅诸葛瞻及张遵等人战死。而绵竹之战也成为压垮蜀汉君臣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刘禅下诏投降。

此战以邓艾率领的魏军大获全胜,诸葛瞻全军覆没而告终。《三国志》中并没有对此战进行过多的细节描述,而《三国演义》中却说邓艾以2000胜诸葛瞻7万人,那么究竟双方实力对比如何呢?

二、邓艾军、诸葛瞻军队数量对比

邓艾军约1.5-2万人;诸葛瞻3万人以内。

邓艾军应当在接近2万人的数量。《三国志》各处都没有记载邓艾军的数量,但在《晋书·文帝纪》中记载: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在《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曾派遣将军田章从剑阁率军支援邓艾并击破蜀军伏兵三校(3000人),邓艾以田章为先锋(艾使章先登)。

所以,绵竹之战的魏军应当是最初邓艾率领的军队和田章军一起。而能够击破3000伏兵,田章应该至少不会少于3000人的军队。如果《晋书》的记载不包含这田章军的话,邓艾军应当在1万5000人以上。

《三国志》、《晋书》都曾记载,此次魏国出兵总计约18万人,因此这个数量并不多,应当是可信的。

而诸葛瞻军不会多于3万人。诸葛瞻率领的军队数量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通过蜀汉军队总量来估算。

据王隐《蜀记》记载,蜀汉投降时的士民簿显示,蜀汉在册的军队数量是十万二千人,人口九十四万。根据这个人口数量来看,维持10万军队已经是最大的极限了,所以蜀汉的军队总数应该保持在这个数量左右。

关于蜀汉军队的分布,至少应当有4处:成都、汉中前线、永安(江州)、南中。

汉中前线:《三国志·钟会传》中姜维投降后,钟会给司马昭的上书说道,姜维投降的蜀军大约有四五万。此说法应当略有夸张的成分,但在经历了大败之后,姜维军还有4-5万人,说明汉中的驻军应当不少于5万。

永安和江州:蜀汉的东线驻军以永安和江州为主。刘备死时,以李严为中都护,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建兴八年,因为担心曹真入寇,诸葛亮曾令李严率军2万赶赴汉中(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加上江州的陈到的白毦兵,因此,永安加江州的驻军应当不会少于2万。

南中:没有明确记载,南中补给困难驻军应当不多,但从从历任庲降都督的平叛的记载来看,蜀汉后期,南中的驻军应当在5千以上。

加上各郡县的驻军,驻守成都的禁卫军应当不会多于3万人。因此,即使刘禅将成都的禁卫军全部派给诸葛瞻,加上成都周边的郡县驻军,他麾下的军队也不会超过3万。

所以,邓艾和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数量总体应该差别不大,并没有2000对7万那么夸张。

三、其他因素

军队数量相当,但是邓艾军从阴平小道而来,长途跋涉,又给养不足,诸葛瞻以逸待劳,至少可以打个平手,坚守一阵,为何败得那么迅速和彻底呢?

的确,阴平小道700里几乎是无人区,《三国志·邓艾传》记载: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但是,别忘了,江油投降了,诸葛瞻有主动放弃了涪城,因此邓艾可以得到江油和涪城的补给。而且,邓艾10月(《三国志·邓艾传》)从阴平出发,11月战于绵竹(《晋书·文帝纪》),这中间应当是在江油城短暂的修整了一段时间。时间和后勤补给相当关键,给了邓艾军满血复活的动力。

另外,从军队素质来看,邓艾率领的是长期与姜维战斗在汉中前线的雍凉军队,久战之兵,战斗力应当是很不错的。这一点从绵竹城下一战之败二战而胜也可以看得出来。而诸葛瞻率领的是长期驻守成都的禁卫军,从将士名单中的张遵等人来看,这是一支功臣子弟兵。又长期未接触战阵,军队素质是比不上邓艾军的。

即使如此,诸葛瞻还是可以固守绵竹,不是吗?关于这一点,《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诸葛瞻退守绵竹时,“列陈待艾”,直接在城外列阵决战,并在初次接战中战胜了邓艾军;而《三国志·诸葛亮传》附诸葛瞻的记载却说,“住绵竹”,也就是登城固守,直到邓艾引诱,才怒而出战(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

邓艾孤军深入,后勤不畅,这时固守方为上策。这一点,诸葛瞻应当是知道的。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是,诸葛瞻固守,邓艾激将,诸葛瞻出战,先战胜邓艾军,然后蜀军骄傲而轻敌,再战,全军覆没。

所以,诸葛瞻这么快战败应当是中了邓艾的激将之法,而蜀军的军队素质导致了再战的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