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的图书内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
特点分析与命题趋势预测
近年来,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考试的难度也不断增加。纵观近年来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情况,《基本素质测验》是必考科目,因此,对于准备参加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的广大考生来说,了解这一科目考试的基本情况,把握它的命题趋势至关重要。为帮助广大考生在短期内高效、便捷、准确地把握考试的基本特点,中公教育集团一线专家结合多年来的公职类考试辅导经验,通过对近年来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的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特点分析
近几次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所考查的内容难易布局合理,题型题量也基本稳定,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兼顾对考生个人能力的考查。总体上看,上海市《基本素质测验》主要考查数理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常识应用能力四种,以下结合真题来说明这些题型的特点。
(一)数理能力
1.数字推理——每道试题提供一组数字,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给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以考查数列形式的数字推理为主,题目稳定在5道,整体难度不大。
(2)主要考查基本数列及其变式,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多次方数列变式、组合数列、分式数列出现较多,强调对数项之间的运算关系、数字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3)作差法、转化法使用广泛。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 ■, , ■, ■
A.■ B.■ C.■ D.■
【解析】分子:1、2、4、(8)、16、3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分母:3、5、9、(15)、23、33,二级等差数列。
3 5 9 (15) 23 33
■ 作差
2 4 (6) (8) 10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故答案选B。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7, 25, 61, 121,
A.151 B.181 C.211 D.241
【解析】立方数列变式。
7 25 61 121 (211)
↓ ↓ ↓ ↓ ↓
23-1 33-2 43-3 53-4 63-5
故答案选C。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1, 2, 4, 4, , 8, 64
A.16 B.6 C.8 D.12
【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是公比为4、2的等比数列。故答案选A。
2.数学应用——每道试题给出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材料,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运算,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题量稳定在5道,以文字应用题为主,需要使用计算技巧来快速解决计算量较大的题目。
(2)以传统题型为主,其中行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利润问题、统计类问题出现频率较高。
(3)重点考查方程法、图解法、代入排除法等解题方法。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某村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总共50人,其中青年人共13人。甲组中青年人与老年人的比例是2∶3,乙组中青年人与老年人的比例是1∶5,甲组中青年人的人数是:
A.5人 B.6人 C.8人 D.12人
【解析】根据题意,设甲组人数为5x,乙组人数为6y,则有:
5x+6y=50,2x+y=13,
解得x=4;因此甲组青年人的人数为8人。故答案选C。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10 B.12 C.18 D.15
【解析】如图可知,甲、乙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所走的路程是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所走路程的3倍。
第一次相遇甲走了6千米,第二次相遇时甲共走了6×3=18千米,两地相距18-3=15千米。故答案选D。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某国家对居民收入实行下列税率方案:每人每月不超过3000美元的部分按照1%税率征收,超过3000美元不超过6000美元的部分按照X%税率征收,超过6000美元的部分按Y%税率征收(X,Y为整数)。假设该国某居民月收入为6500美元,支付了120美元所得税,则Y为多少?
A.6 B.3 C.5 D.4
【解析】由题意可得,3000×1%+3000×X%+500×Y%=120;
化简可得6X+Y=18,Y=18-6X=6(3-X),因此Y是6的倍数,只有A项是6的倍数。故选A。
例题4: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同在一个笼子里,共有88个头,244只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少?
A.鸡比兔多10只 B.兔比鸡多10只 C.鸡与兔一样多 D.鸡比兔多20只
【解析】鸡兔同笼问题。设笼子里全部是鸡,那共有88×2=176只脚,因此笼子中有兔子(244-176)÷2=34只,故鸡为88-34=54只,因此鸡比兔多54-34=20只。故选D。
3.资料分析——给出一段资料(文字、图表或数据),要求报考者通过对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一般给出两则资料,总题量保持在5道。
(2)所给材料以单一资料为主,表格资料、图形资料出现较多,阅读量相对不大,数据关系也相对简单。
(3)百分比、倍数、增长率等概念经常出现,整体计算量适中,综合分析题比重不大。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真题
下列表格列出了A、B、C、D四个城市在1990年~1994年的最高气温(HT,单位:℃)、最低气温(NT,单位:℃)和年平均降水量(JN,单位:mm)
1.在1990年~1994年期间,四个城市中温差最大的城市是:
A.A城 B.B城 C.C城 D.D城
【解析】观察表格可知,C城每年的最高温度均比其他城市高,最低温度也不高于其他城市,所以温差最大。故选C。
2.在1990年~1994年期间,四个城市中平均降水量最大的约是平均降水量最小的:
A.2倍 B.1倍 C.1.2倍 D.1.5倍
【解析】分析可知,所求量相当于1990~1994年5年总降水量最大的城市的总降水量是总降水量最小的城市的几倍。通过简单比较,可知总降水量最大的是A城,总降水量为65+66+69+73+64=337mm。总降水量最小的为C城,总降水量为55+33+41+46+44=219mm。则所求为337÷219≈1.5倍。故选D。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1.选词填空——给出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要求报考者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能够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的词语。
题量稳定在5道,主要涉及近义词辨析、实词的使用等方面。
2.语句表达——给出几个句子,要求报考者找出最符合题意的语句。
题量一般为5道,病句辨析类占大比重,语句排序、成语使用也偶有涉及。
3.阅读理解——给出一个语段或一篇短文,要求报考者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题意最相符合的选项。
题量维持在5道,涉及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两类题型,其中片段阅读以主旨概括型为主,文章阅读则侧重细节理解。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江水感慨: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2)营房各处 的灯光,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的国庆大典的场面。
(3)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认识,得到深刻的 。
A.流逝、闪烁、启发 B.流逝、闪耀、启示
C.流泻、闪烁、启示 D.流泻、闪耀、启发
【解析】首先看(1),“江水”只能用“流逝”来修饰,“流泻”显然不合适,排除C、D。再看(3),“启发”着重点在“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理,促使对方思考、领悟;“启示”着重点在“示”,指直接揭示事物中的道理,让人有所认识提高;“启示”与原文的“清醒的认识”相对应。故答案选B。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这次座谈会上,王强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
B.旧中国是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C.经过努力,存在的问题不是不难解决的。
D.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解析】B项主宾搭配不当,“旧中国”不是“社会制度”;C项否定失当,“不是不难”双重否定表肯定,意思是“难”,有悖原意,正确的表述应为“经过努力,存在的问题不难解决”;D项主宾搭配不当,“精神”无法做“榜样”。所以答案为A。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国子监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另外一座牌坊座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
①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牌坊。
②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现已辟为北京博物馆。
③街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
④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图书馆曾设在这里。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解析】本段文字属于说明性文字,可以从语言顺序先把握其衔接关系。空缺处之前说的是“街道”,衔接最好的一项自然就是③;空缺处后的文字,国子监排在孔庙之前,所以④排在②前,最后由①来引出牌坊。故选C项。
例题4: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把自己作为控制的对象,而控制是开发智力潜力的关键。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 B.能够控制自己才能挖掘自身的潜力
C.动物不能控制自己所以没有智力可言 D.人能够控制自己所以才能开发出了智力
【解析】文段主要说明的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能控制自己,而控制是开发智力潜力的关键。由此并不能推出D项的前后因果关系,且“开发出了智力”表述欠妥;A项表述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C项不能由文段推出,文段的意思是能够控制自己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控制是开发智力潜力的“关键”,由此并不能推出“动物不能控制自己所以没有智力可言”这一结论。因此本题答案为B。
(三)判断推理能力
1.程序推理——考查报考者对事件排列先后和逻辑顺序以及事物构造程序的整体把握能力。每道题给出5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4种假定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要求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排列顺序。
(1)题量始终保持为5道题的题量。
(2)只涉及对5个事件的排序,题目难度不大。
(3)重点考查首位排序法、代入法、模块排序法等解题技巧。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①退耕还草 ②沙漠化严重 ③垦荒屯围 ④沙尘暴突起
⑤粮食匮乏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观察各个选项,起始项大多为⑤,①明显不是事件起始,排除D;A、C两项以④结尾,也排除。将B项代入验证,符合事件发展顺序。故答案选B。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①登记文件 ②收到上级来文 ③送给单位领导传阅 ④将文件归档
⑤落实文件精神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②—③—⑤—④—① D.④—②—⑤—③—①
【解析】观察知收到上级来文应该是整个时间的开始,落实文件精神为最终结果,即②为开头,⑤为结尾,排除C、D。比较A、B两项,应选A。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①研制成功 ②确定目标 ③申请科研经费 ④刻苦钻研
⑤投入生产
A.①③②⑤④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⑤②③ D.②③④①⑤
【解析】首先确定目标,最后才能投入生产,所以排除A、C,研制成功后才可以投入生产,所以答案为D。
2.图形推理——每题给出一组图形,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给出的图形,根据题意找出其中规律,选出最符合变化规律的答案。
(1)题量稳定,近几次考试均为5道。
(2)总体上讲,考查题型越来越丰富,古典型、视觉型、空间形式、图形重组、图形类比均有涉及。
(3)主要考查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线条数、封闭区域数、图形的旋转和移动等规律出现较多,需要充分认识图形的异同。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解析】每组图形中,圆圈的位置交替变化,黑色三角或黑点每次顺时针移动一格。故答案选C。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解析】第一组图中,每个图的线条数分别为5、4、3,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二组图中,499、400、(301),构成公差为-99的等差数列,故选D。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解析】连接第一个图形首尾两个黑点得到第二个图形。故答案选D。
例题4: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左面的图形与右面四个图形中的 图形刚好构成一个三角形。
【解析】选项毛边接口与题中的互补。题干部分三角形的底边部分为凸出的一块,故选项中应为凹陷的一块,只有B项符合。故选B。
3.分析推理——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假设这段陈述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题量稳定在10道。
(2)题型涉及广泛,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均有涉及。但必然性推理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3)可能性推理越来越侧重于结论型的考查,必然性推理更侧重于分析推理类题目的考查。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血液中高浓度的脂肪蛋白含量的增多,会增加人体阻止吸收过多的胆固醇的能力,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能明显地增加血液中高浓度脂肪蛋白的含量。
根据以上论述,所推断的以下哪项结论最为恰当?
A.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胖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中出现胆固醇的风险越来越大
B.体育锻炼和减肥是降低血液中高胆固醇的最有效方法
C.有些人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就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D.标准体重的人只需要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就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的论证关系是“有些人通过体育锻炼和减肥→增加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含量→阻止人体吸收过多的胆固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故可以得出:有些人通过体育锻炼和减肥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即C项正确。D项过于绝对,故不选。所以答案是C。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
以上论述,所推断的以下哪项结论最为恰当?
A.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B.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C.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D.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可知小王不是医生;再由“医生比小李年龄小”,可知小李不是医生,那么医生只能是小张。只有C项符合这一条件,故答案选C。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如果改正错误,那么已经认识错误 D.只要认识错误,就能改正错误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D项把“认识错误”当成“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故错误。答案选D。
(四)常识应用能力——本部分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知识面及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考查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法律概论、公共行政和行政实务等。
1.所占比重较大,题量一般为50道左右,占全部试题的50%。
2.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其中多项选择题目有一定难度。
3.除了对时事政治和法律常识的考查,还涉及对公共行政和行政实务的考查,且后两者所占比重较大。
例题1: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属于:
A.隶属关系 B.代理关系 C.平行关系 D.委托关系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它必须服从全国人大的领导和监督,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正确答案为A。
例题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防患于未然”作为一个基本要求,“预测和预警”包含的哲理有:
A.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B.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认识因果联系,就可以避免灾害发生的重大战略思想
【解析】“防患于未然”体现出因果联系的哲学原理。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是客观事物、现象本身所固有的,因而是客观的;因果联系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因而是普遍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为科学的决定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应有一定预见性,要估计到后果。人们往往不能估计到全部结果,但要尽可能地把握住主要原因和主要结果,努力避免有害的严重结果。这就是防患于未然的哲学原理。
故答案选AB。
例题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衡量政府行政效率的要素有:
A.效益因素 B.经济因素 C.时间因素 D.环境因素
E.文化要素
【解析】行政效率包含着三个互相关联的要素:(1)效益要素: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是评价与测定行政效率的前提和基础。(2)经济要素:在行政管理领域,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投入,经济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行政投入量的问题。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是降低行政费用。(3)时间要素:时间是行政效率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行政效率问题上,时间的意义有:①时间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本条件。任何行政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②时间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尺度。③时间是具体行政活动的现实尺度。追求速度,尽可能缩短工作周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故答案是ABC。
二、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的发展趋势
(一)考试内容趋于稳定而又不失灵活
分析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可以发现,其总体结构和题型题量基本保持稳定,试卷总题量为100道,且都是从数理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常识应用能力四个部分进行考察,各部分的题型题量也几乎没有变化。我们预测2011年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部分的内容和范围将与2010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部分题型会有细微变化。
(二)考试难度稳中有升
上海市事业单位《基本素质测验》部分的考查并不单纯是知识性的测试或者资格性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试题的灵活性有所增加。另外随着事业单位岗位竞争日益激烈,其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应试者会感觉做题时间越来越紧,试题的干扰选项也越来越具有迷惑性。因此应试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本书所讲的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快速突破考试瓶颈,在考试中胜出。
(三)部分内容参照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命题
上海市公职类考试颇具地方特色,特别是事业单位《基本素质测验》部分的考试,无论是从考查的能力上,还是题目的考查类型以及分布情况上来看,都与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提醒广大备考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可参照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的相关情况,辅助备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