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少年中国说》读后感,1000字最好

跪求

第1个回答  2013-04-02
1、《少年中国说》的主旨是,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梁启超把古老封建的中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看了忍不住咬牙切齿,他把中国之所以被外国人称为“老大者”,是由于“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然后又深刻地描绘了那些“老朽之人”丑陋自私的嘴脸,他们只管守着自己的利益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完全不理人民的生死,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极其大胆的。由此可见这篇文章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强烈的批判性。
文章中多处体现出作者的先进思想,例如文中“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这一段阐述了国家的概念,在当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封建统治帝国无疑是当头一棒。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民来说是对民主概念的启蒙教育,它大大地激发了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自己权益的思想。
然后文章进一步把对象范围缩小为中国少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段下来,让中国少年顿时醒悟,心中生出一种使命感,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肩负着一个时代的责任。
最后结尾句“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而“中国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中国。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推进,饱含感情,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因此,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梁启超不仅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的卓越的宣传家,而且是赋予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以新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杰出的文学家。
梁启超的文章语言风格被誉为“新文体”,其特点是自由运用语言,为了晓畅地表达思想,作者使用词语无所顾忌,务求说得详尽,不嫌反复强调,感情充沛。本文便是如此,作者为了表达他那奔纵的思想感情,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反复、重叠的修辞法,文章酣畅淋漓,热情洋溢奔放,如第二段运用重叠排比层层推进的手法,从正反两面加以反复阐发;又如结尾部分也是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写法。
诚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梁启超的思想,不免有一些偏颇之处,如作者把国民按老年、少年来区分并加以否定和肯定,把少年人全部看成先进,老年人全部斥为保守,并且把旧中国的衰弱仅仅归根于官僚的老朽,这些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并且他并没有指出一条具体的道路,虽然让人激动澎湃也感觉难以作为。 但是,作为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启超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他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是非常值得当今时代的少年学习和缅怀的。他的呼喊穿越时空,依旧深深地激励着当今的中国少年。

2、这篇散文是梁启超先生在1908年写的,到今年整整一百年了。时代在变,但是它所表达的精神不会变,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不会变。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流血牺牲,一时多少豪杰!谭嗣同的一句“流血请自嗣同始”,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志士慷慨赴死的气节。为了寻求救国救亡之路,可以用鲜血和生命来换醒懦弱的晚清政府和麻木的广大民众,希望自己的祖国早日从睡梦中醒过来。
一个世纪过去了,斯人已去,精神尤在,中国醒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仅是对80后,也不仅仅是90后而言,而是针对全中国80后,90后以及以之往后的许许多多的中国少年,当然包括80年代的自己,梁启超的诗不只是单单写与某个人,写与某代人,而是写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不仅仅是对少年一代的无限勉励,更是对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少年的一种激励,过去如此,今日如此,往后亦如此."少年强,则中国强",不想让别人称之为是跨掉的一代的话,
中国强大了,强大了的中国再也不会是那个任人宰割的那个中国了,所以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学会尊重自己.那么必须懂得:
一、必须积极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摈弃“不管政治,只顾赚钱,逆来顺受,打小算盘又不团结”等等消极的态度。。 二、理性地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终身,与时俱进,勤劳致富但不要炫耀财富,和睦共处,为争取基本人权和平等的公民权而共同斗争。
想想从“山河破碎风飘絮”到“巍巍中华雄于东方”;从“贫民饿困滥褛衫”到“国安家富五谷丰”,雄雄中华演奏着五千年崛起的篇章。翻开历史的长卷,品味着五千年的沧桑,五千年的上下史,中国始终强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腐而不朽。正如外国媒体曾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磨难,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是的,五千年的披荆斩棘,造就着上万年的辉煌篇章。今天的中国,正如漫漫沙漠中仍翠绿生长的胡杨林,续写着奇迹的曙光。
俄国媒体在官方网站上的敬词,让中国精神走向国际化。“中国需要的不是而是支持,中国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理解,中国需要的不是慰抚而是相信。八级地震震不垮中国,震醒的是中国少年的心!”是啊,八级地震,震垮的是座座高楼,震不垮的则是少年中国之精神!
蓦然回首,我中国能有今天这鼎盛,离不开一代代中国少年的辛勤努力。毛泽东少年时就立志做先生心中的“参天大树”,救国救民,他在周恩来等几位同学及众多爱国志士仁人的努力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这些杰出的少年,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华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少年中国强,中国少年强!少年独立而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走在红日初升大道上的中国少年,正如那潜龙腾渊,展现出的是鳞爪飞扬的风姿;走在河出伏流水源上的少年中国,迸发出的是一泻汪洋的豪迈、乳虎啸谷的震撼、鹰隼试翼的胆魄、奇花初胎的惊艳,汇聚的是中国少年身上少年中国的精神。少年中国如一团燃烧的烈火,燃烧了东方,燃烧了亚洲,燃烧了整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欢吟,为少年中国而呐喊:“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宝藏,使我们得到智慧和文明的教化,这是我们民族昌盛的原因。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矛盾性,它象一把双刃剑,在劈开灿烂历史同时也积淀了很重的历史凝固,这些积淀往往使我们手脚禁锢,不能前行。梁启超是近代的大儒,他了解我们的文化,他知道我们的弊端,所以作此文以激醒我们的民族,还有鲁迅他们也是亦然。他们希望在清末的昏暗历史中劈出一条崭新的民族复兴之路,时至今日,我辈亦当仇.
  看今朝,历史巨变,神龙抬头,巨狮睁眼,民族复兴刚刚迈出第一步。但是,我们的困难依旧,我们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年少的轻狂,需要的是我少年之中国的奋发。
  创新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灵魂,创新是我少年中国的精神!打破旧的固化的思想体系,创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国人当前的使命,只有每个人的少年心才能唤起我少年中国之心。站在历史面前我们能否给创新一个健康的环境,我们将继续追问自己、告戒自己我少年之国。 100年前,那是个真正的乱世,是两千年来以天国自居自傲的中华民族遭受了着外族凌辱最多的乱世,整个民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混乱和惊慌,国人在洋人前面似 乎丧失了所有自信和尊严。这段历史沉重得无法再让我敲下去。。。但想起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多少不甘沦为亡国奴,胸怀救国图存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正是他们 给我了勇气,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几个清醒的人站出来呐喊,唤醒那些即将窒息的人们起来打破这铁屋子,冲出一条活路。
的确,自从甲午战争以来,更多的国人出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开始,是康梁光绪、还有戊戌六君子为主的改良;然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彻底颠覆了 两千年的帝制,唤醒了更多的人们;除了改良和革命的实干派的社会变革者,还有很多教育界人士:蔡元培、胡适之、李大钊、鲁迅、卷入启蒙运动,虽然是“国破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他们看到的是希望,是曙光,“ 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后来才有很多学生,工人,还有后来的农民,和全国人民,他们都觉醒了。那个时代那些人物那些人格那 些精神,令我不敢去仰望,不敢去细细谛听他们的声音,因为常常使我感动得稀里哗啦。是啊,我们这群出生在80年代的青年们,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想必大家都没有经历过什么难熬的磨难和坎坷吧。国家在富强,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文生各项事业在 普及,生活安定,还有什么让我们操心呢?也许正是缺乏了苦难,于是我们在生活中沉沦:学生时代就荒废了青春在无聊而又不成熟的爱情游戏中,虚度了年华在脆 弱煽情低俗的韩剧和无聊之至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中,沉溺在网络游戏这种电子精神鸦片中,于是我们的理想和志向在莫名的空虚和郁闷中消殆,我们的个性在死板 的考试中淹没,整天有纠缠不清的鸡毛蒜皮的俗务缠身,于是荒废了修养。当我们走出象牙塔才蓦然发现,什么叫做身无长物,什么叫做一无是处,什么叫做虚度光 阴。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估计是自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之后就存在了,至今愈演愈烈。于是中科院计算所的老学究们沉不住气研究 了,都跑出来卖电脑,于是出了联想和中关村。科学院尚且如此,各个大学那些教授们还有几个能坐得住,哪个不是出来做项目赚点外会,可以说物质诱惑席卷了我 们的大学和研究所,攻陷了我们的学术和理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若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身上可能都会有这样的那样的不足,但只要用心弥补一定能做到问心无愧. 对于历史来讲,一代人从青年到中年,又从中年步入老年的岁月并不漫长,不过区区百十年而已,可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那就是整整的一生。我们一生中经过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唯一的,不可以重复的,在这些宝贵的时期当中最灿烂的就是青年时代,这就让我们懂得了为什么梁启超先生要把对国家的无限希望,殷切地寄托在了青年人的身上。因为共同的事业已经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连结在了一起。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颗永远不老的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