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关系怎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4-03
中泰关系
泰中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公元1—5年西汉时,中国航船就到过泰国。东汉至隋唐时期,泰国境内就有狼牙修国,堕罗钵底国,盘盘国等,都与中国有交往。唐代僧人义郎曾到过狼牙修国并被待为上宾。狼牙修国,盘盘国均曾派使者前往中国。唐朝的大乘灯禅师到过堕罗钵底国。隋炀帝曾派特使出使泰境内的赤土国,受到隆重礼遇,赤土国王子也回访过中国,见到了隋炀帝。宋元时期,泰国境内出现了登流眉,罗角,真里富等国,它们都与中国宋元朝王朝有着友好交往。宋末元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国即逻国兴起后,1292—1303年,先后9次派遣使者访问中国。元朝也曾3次派出使者访问国。此后,泰国曾邀请中国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并制造出精美瓷器畅销东南亚。

明朝时期,恰是阿瑜陀耶王朝即逻罗王朝统一泰国时代。这是中泰关系史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据记载,在整个明朝的276年中,阿瑜陀耶王国派遣使臣来华访问计有112次,有时一年达6次。明朝派遣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19次。明朝三宝太监郑和曾两次出使逻罗国,受到友好款待,加深了中泰友谊。随着使节的往来,两国经贸与文化也频繁交流,华人到泰国经商,定居者逐年增多,有的华人还充当王国使臣的通事,副使,乃至正使。清朝的200多年间,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继起的吞武里王朝和现今的曼谷王朝的前期,与清朝仍保持密切交往。这时,泰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约有86%的泰国商品运往中国销售,进入泰国的中国商船也超过所有外国船舶的总量。在泰国境内从商的主要是华人。到拉玛三世时,移居泰国华人已近百万人。

清朝末年,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两次赴泰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中华书报社”,受到旅泰华侨和泰国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辛亥革命后,中国希望同泰国建立邦交,先后多次派人赴泰商谈建交问题,但一直未果。二战爆发后銮披汶政府倒向日本,泰国后被日本占领。泰国抗日力量掀起“自由泰运动”,与中国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日本投降后,两国签署“中逻友好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的制约,中泰传统友谊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中泰两国发表的建交联合公报解决了两国间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表达了中泰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从此,中泰关系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