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和阮籍的故事偶要演讲,求帮助。。

1.阮籍这个名字怎么读?2.我是演讲关于他们的友情的,以嵇康为主。
快速啊。。明天要演讲的。。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ruan(三声) ji (二声)

两位乃魏晋“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都是那个时期的叛逆者和特立独行者。 阮籍常骑车狂奔,遇绝境则长啸悲哭,以排解心中郁郁不得志的郁闷; 嵇康则于深山中赤拳打铁,无视权贵,后遭人陷害,当他将被斩下高傲的头颅时,他奏响了《广陵散》,这是最悲壮的死亡,也是最震撼人心、最诗意的死亡。 两位虽然性格乖戾,但这是乱世造就的,他们的高傲不羁成就了魏晋风格。 魏晋有他们,是这个时代之幸。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 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 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起初嵇康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曾经与向秀在大树下锻铁,以贴家用。颍川钟会是一位贵族公子,为人精明干练,有才气善辩论,慕嵇康的名气而去拜访。到嵇康家的时候嵇康正在专心锻铁,对钟会不加理会。钟会看了一会儿,自觉没趣,起身离开,正当此时,嵇康问道:“你听说了什么而来?见到了什么而去?”钟会答道:“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见到我所见到的而去。”后来钟会对晋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一流的人物,不能轻易起用他为官。天下其他事情主公都不必担忧,只是要小心嵇康。”又找机会进谗言道:“嵇康曾经要帮助毋丘俭,幸亏山涛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从前齐国杀掉华士,鲁国杀掉少正卯,就是因为这两个人不遵守礼教,败坏社会风气,所以连孔圣人都要动刀子杀掉这样的人。嵇康这帮家伙说话不知检点,任意攻击儒教经典,这是为帝王的人所不应该容忍的行为,应该找个机会除掉他,以正风气。”文帝听信钟会的意见,就杀害了嵇康。
嵇康在东市临刑时,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求让嵇康当他们的老师,没有得到同意。嵇康看了看日晷的影子,要了一把琴,叮叮咚咚地弹奏起来,一曲弹罢,说道:“从前袁孝尼想跟我学这《广陵散》的弹法,我总是敝帚自珍,不愿意教他,想不到《广陵散》从此成了绝响,从此再没人会弹这曲子了!”嵇康终年40岁,全国有见识的人没有不为此感到痛心的。后来文帝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深感后悔。当初,嵇康曾到洛西游历,晚上在华阳亭寄宿,拿出琴来弹奏。半夜忽有客人来访,自称古人,和嵇康一起谈论音乐,见解不同凡响。跟嵇康要过琴去抚奏一曲《广陵散》,音调超俗,世间罕有。遂将曲子传授给嵇康,并要嵇康立誓不传授于人,也没有告诉嵇康自己的姓名。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阮籍本来颇有济世为民的情怀,但魏晋之际时局动荡,著名的士人中少有能保全性命得以善终的,所以阮籍并不出来做官,一天到晚拿酒当水喝。晋文帝司马昭想与阮籍结为亲家,让司马炎(即后来的晋武帝)娶阮籍的女儿为妻,阮籍便狂醉六十多天,晋文帝没有机会和他提起这件事,只好作罢。钟会好几次向阮籍询问他对时事的看法,希望能抓住他言语中的把柄,搞个文字狱,阮籍都用醉酒的方法金蝉脱壳。晋文帝当政后,阮籍淡淡地跟文帝提起:“我曾经在东平游历,觉得那里的风土人情倒还不错。”文帝十分高兴,便拜阮籍为东平相。阮籍骑一匹毛驴来到东平郡,一上任就把官吏们办公室中间的隔墙拆除,使得大家办公时能互相看到。失去了藏污纳垢的空间,政令一下变得清简起来。阮籍在东平郡只呆了十几天就回去了,文帝又让他当大将军手下的中郎。有关部门上报一个儿子杀害母亲的案件,阮籍说:“我靠,杀杀父亲也就罢了,这厮鸟连母亲都杀!”一起办公的同事怪他胡说八道,文帝也听不下去,说:“杀害父亲是天下间最为罪大恶极的事情,阮爱卿居然认为这样的行为能够容忍?”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但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一个人杀害父亲,勉强算是和禽兽等同;一旦杀害母亲,那就连禽兽都不如!”这么一说,大家都对他的观点表示心悦诚服。
阮籍听说步兵营的厨师善于酿酒,储藏有美酒三百斛,于是便请求去当步兵校尉。
阮籍虽然不拘泥于礼教的束缚,但说话深玄悠远,不评论时人的得失。他天性至孝:母亲去世时,他正与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母去世,要求中止对弈,阮籍却表示既然开了局,一定要决出胜负才可结束。棋局结束之后,阮籍要来二斗酒饮在肚内,这才放声大哭,吐出鲜血数升之多。在母亲下葬的时候,又饮下二斗酒,吃下一个蒸猪腿,然后与母亲的遗体告别,放声一哭,又吐出鲜血数升。由于哀伤过度,瘦得仅剩一副骨架撑起皮肤。裴楷去吊唁阮母,阮籍披散头发,两腿张开坐在地下,睁着醺醺醉眼直勾勾地,什么话也不说。裴楷行完吊唁的礼数就转身离开。有人问裴楷:“凡是去吊丧的,主人放声痛哭,客人才开始行礼。阮籍这厮自己都不哭,你哭什么哭?”裴楷说:“阮籍是方外的高人,所以不在乎俗礼,我却是俗世中人,所以要礼节周全才行。”当时的人对此大发感叹,说裴、阮二人真是一对能够相知相得的人!阮籍又有一项古怪的技术:会翻白眼。一旦见到遵循礼节的俗人,就翻出白眼相对。嵇喜来吊唁他的母亲,阮籍便翻出白眼,嵇喜很没面子地跑回家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件事,买了美酒,带上琴去拜访阮籍,阮籍见到琴、酒,喜出望外,立刻收起白眼,露出黑黑的角膜。自此之后,维护礼法的人将阮籍看作仇敌,但晋文帝常常对他进行保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