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中期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中期试卷 主要是文言文附答案

第1个回答  2011-06-13
2010-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
班级 姓名 坐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脑髓 (suì) 花圃 (bǔ ) 骊( lí )歌 倜傥(tì tǎnɡ)
B、沮(jǔ)丧 讪(sàn)笑 菜畦(qí) 鸡毛掸(dǎn )子
C、嫉(jì)妒 丑陋(lòu) 蝉蜕(tuì) 弥漫( mí )
D、书塾(shú) 环谒(yè) 瞬(shùn)息 收敛(liǎn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书塾 嫉妒 来势凶凶
C.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深邃 彷徨 慷慨淋漓
3、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来就谈起小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的小李。
B.我认识奥本海默是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C.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的境界,平原无际,回环曲折。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下面考考你的词汇是否准确、丰富。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住了。(4分)
A、拉 撒 支 牵 系 罩 B、系 罩 牵 拉 支 罩
C、支 撒 牵 拉 支 罩 D、支 撒 系 牵 拉 罩
5.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诗文句子。(10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夜发青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6)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7)《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2分)
(8)《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 。”(2分)
6、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逆水可以行舟,是在启发我们学习应努力拼搏; 。
7、名著阅读:《童年》是 以 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它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国名)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5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务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文言词:(4分)
权谓吕蒙曰(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今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 )
9.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
A蒙辞以军中务多。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这篇文言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共14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巳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子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____(伏、躺、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___(飞、跳、窜)到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_____(联系、缠络、纠缠)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文空格处选择适当的动词。(3分)
12、用“‖”线把第二段文字分成两层。(在原文上标)(2分)
13、请引用第一段的关键词来总结百草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___;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___;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他们的______;描写黄蜂则突出它们的______。 (此题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供选择内容:A.声音 B.动态 C.颜色 D.形状)
15、第2段文字写景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的;从详略的角度考虑,这部分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沉默的竹笛(11分)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6、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作者从盼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味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17、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3分)

答: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0分)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20.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答: 2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答:(1)
(2) 2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2分)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答:

2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答:

四、写作(50分)
28、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情感依托。2007年的母亲节又要来临,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吧。请以“母爱”为内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填写题目:________

2、以记叙文为主,运用恰当的修辞、描写、表达方式等;
3、文中不得出现人物姓名、地名等;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D 2、 D 3、C 4、D 5略
6.示例:一群蜜蜂在辛勤地酿蜜,那是启示我们要无私奉献;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7.略
★文言文阅读。
8.A对……说 B钻研经典 C认为 D读书人
9、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读书的事)。
B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10.开卷有益
★现代文阅读
11.伏,窜,缠络
12.……到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
13.那时是我的“乐园”
14.C,D,A,B
15.整体,局部,泥墙根一带
16 竹笛 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17. 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对即可)
18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
19. 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
20.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1.(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22. 分析有理即可给分
23.(2分)D
2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