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的时候会看到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8
实际上,入定就是与宇宙的融合。出定后,你携带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和能量。——导语
对于学佛的人来说,入定、开智慧、了生死这三个层次是非常重要的。这三个层次是每个学佛人渴望的。要入定,首先身体气脉要通畅,呼吸要均匀,气脉要在身体里饱和。当气脉不在身体里流动,被气脉充满,没有流动的空间,才能谈得上入定。因此,在入定前,要有强壮的身体和过硬的体质,否则,无法入定。
通常所说的入定,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一些片刻的清安,不是真正的入定。真正的入定是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里,然后又从整体里出来,这时你就变成一个整体的信息了。实际上,入定就是与宇宙融为一体。出定后,你就携带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和能量了。
要把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里,还要住在整体里,这就是所谓的入定和住定。住定后出来,就叫做出定。这一进、一住、一出,你整个人就脱胎换骨了。你出来以后,身上散发出来的信息就是天外的信息,也是宇宙的信息。所以,要先学会如何入定,有的人入定后没办法住定,很快就出来。你不住在定里,就像充电时一接上电源马上就拔掉一样,并没有充到电。你必须接上电源后充一个小时或八个小时,把你这个电池充满了饱和的电再把电源拔掉,这个时候就如同出了定,而你这个电池里面的电和电源源头的电是一样的。
入定也有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入定也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如佛门里说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入初禅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万念归为一念,也就是说没有杂念,只有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安住在当下,身体放松、身心和谐了,才叫做初禅。初禅最怕就是人家突然喊你或推你。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旁边的人不懂,有可能会叫你或推你。当然,我们打坐一般都会告诉身边的人,我要打坐了你不要打扰我,有什么事情就等打完坐以后再处理。
在入定之前,身体的疼痛、麻木这些情况都没有了,都已经突破了,整个身心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能量,身体已不是支离破碎的了。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整个充满了气,这样才能够安住在当下,才能够达到初禅。当你通过初禅住上一段时间后,身心内外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就像花开一样,一直在持续地开。刚开始形成一个花苞,就相当于初禅,到了二禅的时候,就开始开放,心灵上就有了这种开放。如果身边没有人干扰,花开的过程就持续地张开。
在进入二禅时,身体会有明显的变化,呼吸会越来越弱(有呼吸意味着能量会漏掉,也是在释放能量)。当真正进入了二禅,呼吸就没有了。为什么会没有呢?因为他的能量就像伸出去的手脚一样,全部和宇宙融为一体了。也就是说他“心灵的手”已经伸向了天边,伸向了能量的源头了。这个时候,随着“心灵的手”伸出去,内在就会升起一股开花的力量,内在的花就会不停地绽开。当二禅经过了以后,就意味着内在的花全部打开了,手全部铺张出去了,呼吸就停止了。再继续下去,手腕上的这个脉也不会跳动了。当这个脉不跳动,就意味着自身的能量全部释放出去、外面的能量全部进来、内外融为一体了,不是片断的,也不会支离破碎,已没有你和我的关系,没有能量和我的关系,没有天地和我的关系了,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没有二元,只有“一”了。
当你进入三禅变成了“一”以后,整个就与天地宇宙的信息融为一体了。这时,你就是天地的信息,天地的信息就是你。如果这个时候你融合的快,那你住定的速度就快,就不需要住很久。有的人住了以后就住在定中,信息没有整合,出不来,没有“我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的状态。启基当他把信息融完了,出现了”我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的时候,就会继续往前面走,就进入四禅。四禅的时候,不仅脉没有了,连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反应全部都没有了,也是说受想行识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已经超越了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了。
在开的过程,在定境当中,会有一个画面出现。开完了以后,就会合,一开一合、一开一合……说不定要开合多少次,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但它一定要经过这个开和合的过程。为什么要有个开呢?开就是个体融入到整体里面的过程。又为什么要合呢?合成整体才能够随时分成无数个个体……个体随时又会变成一个大的整体,大的整体随时又会分裂成无数个小的个体。佛菩萨的化身,整个形成、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在入定的过程当中,个体的信息本能地释放出去,整体的信息自然地进来,就像打开门一样,外面的空气自然就进来了。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存在,我们把身心一打开,它就进来,进来以后就形成内外一体了。当形成一体后,就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就不会动了。一般只有在支离破碎的时候才会动,一旦形成整体,就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真,没有假,随缘就势,随缘现形。
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处在禅定当中时,旁人喊他是听不见的。当从四禅退到三禅、二禅、初禅出了定以后,又有一个回炉的入定。回炉的入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入定,不是在坐禅中入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形式了,你看他在吃饭、聊天、嬉笑怒骂,其实他是和整体的力量融为一体的。这个时候的他不会被日常生活中种种琐碎和声色及事物扰乱禅定的画面。但外面有任何影子投射过来,他立马就能感受到。当外面的影像过去后,他里面还是如如不动的。内心就像一面镜子,镜前来什么景象,镜子里面就显现什么,但当景象过去后,镜子里面亦复如是,不留痕迹,永远保持一个清净的画面。
前面讲的坐禅的入定还不是一种真正的大定,还处在状态当中。大定是从状态里面出来以后,入定在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入的大定才是佛祖讲的真正意义上的入定。在禅堂里,在山洞里坐禅的入定是一种小的入定,但对我们现代的凡夫来讲已经是非常地了不起了。大菩萨和佛们入的定,就是入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看不到他在入定。他虽然在吃喝玩乐,其实是在定中。他的心境就像明镜一样时刻保持着一个画面,因为这时他的内心就是一面镜子,不需要再一个进一个出。要达到这样,我们还需要通过前面半步的训练,从有意识的入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从四禅里面退出来,还有一个大覆盖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这样一进一出,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摘自【万行书院】入定的层次万行大和尚简介: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