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臣助武则天登基为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5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皇帝。但是你知道哪位大臣将武则天送上皇帝宝座,该大臣又是怎样帮助武则天登上皇位?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弘道元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李显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
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决时,才能兼取她的决定。
然而,裴炎却在高宗死后第三天、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的第二天上奏说,嗣君尚未正式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建议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裴炎这个史无前例的建言对武则天来说太及时了。武则天从当上皇后以来逐渐掌握朝政参决权,至今已二十多年,她掌控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今那懦弱病衰的夫皇去了,虽然遗诏中给了她一些决定国事的权力,但却明定非军国大事有不决者不能过问,这使她原来曾享有过的权力遭到很大的限制。
从此以后,虽然她贵为皇太后,但皇帝已经成年,显然不会让她过多地干预政事,这就不能不让具有极强权力欲的她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现在,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她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以后,太子正式受册嗣位并尊她为皇太后,她却霸着权力不松手,毫无还政的意思,以致从此政事咸决焉。
可以想见,当时除了顾命宰相裴炎,其他人是不敢提出这种建言的,而如果没有裴炎的这个建言,武则天也很难找出什么理由取得国事决定权,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皇帝对政事的控制逐渐巩固,武则天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淡出政治舞台去过她那富足高贵、含饴弄孙的太后生活了,唐代历史自然会是另一番摸样。
就在高宗日渐病重的时刻,武则天忽然提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建议—请求高宗带领文武百官东幸洛阳。理由是:到洛阳附近的嵩山举行封禅大典,祈求上苍保佑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然最重要的,是保佑皇上龙体康健、长命百岁。
很显然,武则天此举不过是想借着高宗皇帝离宫之际,然后趁机谋取李氏皇位。尽管武氏说得口干舌燥,但是高宗皇帝却依旧不为所动,不肯离宫。至于原因呢?诸位接着看下去吧!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