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阅读题做法

中考还有30天,语文就特不均匀,只考89(满分120),求语文阅读题解法,及其他注意事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最近几年记叙文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
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
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
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
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
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
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
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 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
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
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
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
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
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
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
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
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
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
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
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以上各点只是考点中的大部分,记叙文的题型设置比较多而灵活,但是掌握答题
技巧也很重要。)

归纳段意可用以下几种方法:(l)取舍法。有的段落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主次之分,可略去次的,选用主要的进行归纳。(2)综合法。有的段落中几个意思都重要,分不出主次,可把段中几个意思联接综合起来进行归纳。(3)摘引法。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就可以直接摘引来作为文章的段落大意。(4)概括法。对没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段意。总之,归纳段意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思想,舍弃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次要思想
说明文阅读考点及浅析作答技巧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文体,是中考语文试题重要考试内容,常见的考试内容如
下:

(1) 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者说明的事理及原因;

(2) 说明顺序的考查;

(3)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4 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语言特点;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 各种表达方式的辨析及在文中的作用;

6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或段落;

7 说明文写法的分析;

8 说明文语段的作用;

9 说明文结构的分析;

10 联系实践谈感受;

列出以下考查内容和答题技巧:

1、 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的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3、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
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对什么内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 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

作引用:引用事例、数据(作用同上)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果引
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 说明文的语言评析: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评析,一般从两个角度:首先是准确,其次是形象生动或简明平
实。

6、 分析说明文中字词时常是对句中加点字、词进行分析:有三种考查方式:其
一是加点字有何作用?其二是能否替换一个词语;其三是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
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
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或是与客观事
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达。

7、 说明文写法分析:

结合说明方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
明了什么内容,使说明怎么样?

结合修辞手法谈: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了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什
么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答题
的规范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什么什
么,如举出例子,就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8:说明语段的作用:

结构、内容作用:或引出下文,或承上起下,或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候在文章的
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9:文章的结构主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

议论文阅读考点和解题思路、技巧
(一) 议论文阅读考点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
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
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并有扩大的趋势。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语文教育
改革的进程。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即了解议沦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
征。假如做议论文的阅读题,答出“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一类的说明方法来,
就不够规范。那么,有关议论文有哪些知识点呢
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沦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
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
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三、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
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
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
不难。分论点是用采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
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
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
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
警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
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
“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
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
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⑦对比论
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
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二) 议论文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议论文的阅读题,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
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
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
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
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二、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
么观点的。

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
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
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
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
论本沦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
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
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
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
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六、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
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
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从整体上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
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考查的重点
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2、小小说的篇幅短小、人物少、情节简单,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3、考查内容:
①把握人物形象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分析环境描写
④理解小说主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3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占试卷三分之一的分值,同时又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因此中考现代文复习成了重中之重。时间紧迫,任务量大,现代文阅读部分该怎样复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呢?
-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
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理解。考场上,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阅读理解。
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先以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什么),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思路(怎么写的)。找到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关键句(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等。这样就会心中有数了。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但也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环节。
第二步,研读问题。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到的文章段落或区域,筛选对答题有用的信息,在原文中做好相应标记,以便精心组织答案。
应该注意的是:
1、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涉及整篇文章。同学们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善于准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理出答案。
2、组织答案,最好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理,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平时复习训练中同学们要加强这个意识。
不同文体、类型的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式不一样,集中复习训练阶段,同学们更要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并融会贯通。这里,就几种典型考点的答题思路、技巧为同学们作了指导: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一是搞清楚词语的本意,二是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另外,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如: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语言连贯题。
常见的题型有:在文段中填补句子;调整句子顺序等。
(1)填补句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位置,看看所填的句子是提领全段的中心句,还是过渡句,或是结尾总结句;②和前后的句子在陈述对象上、叙述角度上、用语形式上、句式结构上、语气情调上、要保持一致。
(2)调整句序,要特别注意句子间意思的内在顺序(空间方位顺序,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主到次等),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规律。
4、给文段划分结构层次的常用方法。
(1)记叙文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2)议论文,依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形式(并列结构、递进结构、总分结构)和议论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过渡词句。
(3)说明文,依据说明的基本思路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形式;紧扣表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和提炼中心。
(1)概括主要内容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对于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文章议论的问题及其作者的观点。
(2)概括段意
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没有现成的中心句,就分析文段的层次关系,若有主次,就选主舍次,若是并列,就把几个意思连结归纳出来。
抓文段的强调点。特别是小说、散文等,通过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作者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用自己的话简明连贯地表达出来。
(3)提炼中心思想
一般是就记叙文来说的。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
  首先,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句子,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的《背影》篇首“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了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又与结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遥相呼应,怀念父亲的主旨清晰可见。
其次,提炼中心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详略。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和主题关系不大;详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和送行的过程,则是为了表现和突出中心。文中几个并列材料的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同一个中心。
就说明文来说,在概括各段大意(中心句)的基础上归纳出主旨,是常用的方法。
议论文的主旨就是作者的观点,它在形式上是一个陈述句,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它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的结尾,(注意“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有时标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时可以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这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6、关于标题
(1)标题的含义
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如“2006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题目的作用
记叙文,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
议论文题目往往揭示(暗示)论题或论点;说明文的题目往往交代说明对象或对象的特点。
7、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点明时间、地点,增加事件的真实性;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2)社会环境(故事有关的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等。
8、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概括总结。
(3)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9、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
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有的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疯娘》,以作者对疯娘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有的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
还有的文章中线索复杂,有明、暗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知、怀念,暗线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感.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它把文章的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理清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人物、事情、事物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感情变化、景物变化、人物的行踪、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也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在记叙文阅读中怎样才能理清文章的线索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文章线索的特征。文章的线索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全文,它连接所有的材料,像穿糖葫芦一样,使材料成为一个整体;二是线索往往有明显的文字标志,而且表示线索的文字会反复出现。有时是文章的标题,有时是一个词,还有时是一个句子。
其次,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这些做法来抓文章的线索:
一看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比如张晓风的《行道树》(以城市中的行道树为线索,写行道树为城市默默的付出)、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的经过为线索,写散步中选择道路的一个小插曲)、鲁迅的《风筝》(用风筝为线,从看见风筝写起,继而回忆往事)、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木雕为线,写了送木雕、忆往事、要回木雕几件事)、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以生命为线索,写一个小飞蛾的生命引起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些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当然,不是所有的文章标题都是文章线索,所以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文题是不是符合线索的两个特点。有的文章标题只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那么文章的线索就要另外找了。
二看文段的开头结尾,找出照应的句子,从中也能找到文章的线索。“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这两句既相互照应,又强调了标题“行道树”,所以“行道树”就是此文的线索。抓反复出现的重点句,也能准确地找出文章的线索。如《生命生命》一文中,“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手中跃动”、“生命是什么呢?”“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等句子可以看出,此文是紧紧围绕着生命这一话题来写的。
三看文章各段的开头,找找是否有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语,如果有,那就是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线索。如《山中访友》一文就是如此。一开篇,作者就写“走出门”,然后点明“去访问我的朋友”,接着逐一点出“古桥”、“走进树林”、“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瀑布大哥”、“云雀弟弟”等,这些都提醒我们,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来安排结构的。有些记叙文中时间地点的变化跟事情的发展变化是一致的,这既是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线索,也是以事情的经过为线索。另外,一些叙事的文章如果以事情经过为线,可能还暗含着作者的感情变化的,这种是既有明线,又有暗线。如《风筝》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由看见天上的风筝引出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中间按事情发展经过进行叙述,结尾再回到现实中来。在这中间,还隐含着作者对弟弟放风筝一事的感情变化。所以此文既有时间线索(现在—以前—现在),有风筝一条线,也有事情发展线索,还有感情变化这一条暗线,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不过,我们只要理清其中之一就行了。
四还有一种是文章中既没有明显的提示时间、地点变化,开头结尾也没有点题照应,文章中也没有一些重点句提示线索的,这种文章的线索就只能通过对文章各自然段段意的概括、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来提取。例如朱自清的《春》,文中找不到明显的表示时间、地点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语句。那么,我们可以从开头“盼望着,盼望着”看出,此处表达的是“盼春”之情;结尾“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的是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中间的段落都是对春天美景的描绘。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此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线索的,既“盼春—绘春—赞春”。
总之,记事的文章,多以一物或事情经过为线,一般都有时间的变化或地点的转移,有的中间还隐含着人物感情的变化;写人的文章,多以人物生活经历为线,中间有明显的时间线索;绘景的文章,则多以景物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线索,有时也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如《春》);状物的文章,则多以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为线索。我们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要根据文章标题、文章中心和所选材料进行判断。
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分析记叙文要紧扣住这种文体的特点。
1.阅读记叙文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
记叙文为了把所记的人和事说清楚,使记叙的内容具体、完整、清晰,就要回答: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呢?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么样?
阅读记叙文,初读时就要注意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把握住了这些要素,也就把握住全文基本内容了。
例题分析: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1.时间:___2.地点:——3.主要人物:____4.事件:——
简析:选段考查的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这样才 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选文因为是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的一个语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就不明显,因此只需学生概括一下所写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 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 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2.记叙文写人和事物离不开人称和顺序。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 “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2个回答  2023-07-20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第3个回答  2011-06-03
阅读题在中招考试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做阅读题我认为有如下步骤:一、整体感知一下。知道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第二:根据老师在大复习中教的方法去做习题。比如环境描写的作用,常用的就有三个,结合具体的内容套上就可以用。第三:一般情况下最后的哪一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只要不偏就行。
第4个回答  2011-06-04
读的时候先画一些重点的句子,理清每段主要讲什么在做题。要平定,不要心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