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史上最大败仗——正说日本战国三方原之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要是谈起日本战国时代的野战高手,就非提到两个就算在中国也十分有名的武将——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武田信玄、上杉谦信这对宿敌在争夺川中岛的来回拉锯战中,以永禄四年(1560年)的第四次川中岛最为出名,两人的作战天赋也在此战之后名扬后世。

然而,在众多武将之中,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足以在野战天赋上与武田信玄旗鼓相当的人,此人便是后来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

与后人意淫织田信长对战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相比,德川家康与武田信玄可是真真切切地在战国时代时期进行过殊死对战。在这一场被后人称为“三方原之战”的战斗中,德川家康大败于武田信玄,甚至被后人编造出在逃离战场时吓得大便失禁的谣言,那么,这场三方原之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德川家康在幼年时曾经被今川家关押在骏府今川馆当人质,直到桶狭间之战后,今川家的家主今川义元战死,德川家康这才从今川家中独立了出来,回到了父祖时期的领地三河国,并编造出了藤原氏“德川”流的出身。

在今川义元死后,继位的今川氏真无法有力地统御今川家,最终引起了今川家的盟友武田信玄的觊觎。武田信玄在日本战国时代算是顶尖级别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其高超的政治调略手段、机动灵活的战术应变、极大的个人魅力,让原本是个穷乡僻壤的甲斐国成为日本东国一霸,一度搅得邻居今川家、上杉家、北条家等大名头昏脑涨。

武田信玄想吞并日渐衰微的今川家,但是又害怕背后会遭到上杉家的攻击,况且原本属于“三国同盟(武田、今川、北条三家的同盟)”之一的北条家也未必会作壁上观。武田信玄绝对不会打无把握之战,为了缓解吞并今川家后可能遭受到的压力,他先是与今川家的死敌织田信长结盟,再秘密拉拢了原是今川家家臣,现在也同样是织田信长盟友的德川家康,与其密定以大井川为界,瓜分今川家的领地。

可是,武田信玄却是个十分自负且不计后果的人,在此次瓜分今川家的战事中,因为今川军十分不给力,导致武田军一不小心打过了大井川,占领了许多本应分给德川家康的领地。

同后世小说家创造出的形象不同,德川家康在历史上是个十分不好惹的角色,他处事果断,敢作敢为,同时又是个胆大心细的家伙。在武田信玄破坏盟约之后,德川家康果断地与今川氏真、北条家、上杉家达成和解,将今川氏真引渡到岳家北条家,与北条、上杉、结成了针对武田信玄的“武田包围网”。

不过,上杉谦信此时专心攻略北陆,北条家倒是想插一手,结果武田信玄竟然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北条家的敌人佐竹、宇都宫等北关东大名结成了同盟,反给北条家组织了个“北条包围网”,搞得北条家东西两线作战,首尾不得兼顾。

不过武田信玄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眼光毒辣的他看出了武田包围网中真正能够对自己做出威胁,也唯一算得上敌人的人——德川家康。

元龟二年(1571年),北条家唯一一个能与武田信玄对抗的人物,前当主北条氏康逝世,他的继承人北条氏政随即与武田信玄再度缔结了盟约。在此期间,武田信玄一直在为西进作战而准备,甚至积极参加调停织田信长与石山本愿寺的战争。

事后证明,武田信玄放的烟雾弹骗过了所有人。

次年元龟三年,武田信玄与朝仓义景、浅井长政、石山本愿寺等秘密结盟,同时对外放出谣言要攻打上杉谦信,以此为借口召集了军队,似乎是为了配合武田信玄的演出,上杉谦信也做好了应对武田军侵入的准备,命令领内做好防御措施。

没想到,九月二十九日,武田军的先锋山县昌景从甲斐国出阵,其目的地却不是上杉谦信的领地越后国,而是朝着德川家康所在的远江国攻去。历来的通说大多提到武田信玄此次出阵目的在于上洛,然而武田信玄的文书中却从未出现过此次出阵是为了上洛的字眼。况且武田信玄也不是傻子,且不说武田军能否顺利突破德川、织田的领地前往平安京,即便是到了平安京,武田信玄又如何能够立足?

在武田信玄写给奥平贞胜的书信中,武田信玄提到了此次出兵的缘由:“五日之内,我军越过天龙川向浜松城(德川家康居城)出阵,以解我三年来的心头之恨……”这三年来的心头之恨,指的自然是三年前德川家康和北条家、上杉家联合搞了武田信玄一波的事。

《三河物语》中,德川家康得知武田信玄出阵后,亲自率领轻骑出阵侦查武田军的动向,却被武田信玄发觉,多亏了本多忠胜在一言坂奋战,以少打多击退武田军,这才救了德川家康一命。武田军随后沿着秋叶街道,朝着浜松城进军,却在浜松城前,当着德川家康的面突然调头西去。

遭到羞辱的德川家康想要出城迎战,却被家臣制止,德川家康愤怒地说到:“要是放任敌军从我面前经过,后人肯定要耻笑我们的。”随后率领着德川军与织田信长派来援军出阵追赶武田信玄。

两军随后在三方原台地遭遇,德川家康率军爬上了山坡之后,才发现武田信玄的军队早已在此地布好了阵型,等候德川军的到来。面对两倍于己,以逸待劳的敌军,德川家康临危不乱,迅速将军队由行军阵型改为作战阵型,应对武田军的进攻。

不得不说,德川家康在三方原布阵时,颇有武田信玄当初在八幡原突然遭遇上杉谦信后迅速改变军队阵型的姿态,这充分说明了德川家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将之材。

武田军随后朝着德川军发起猛攻,先锋由武田军猛将山县昌景担任,但是猛将兄显然有些名过其实,竟然和另一位猛将兄小山田信茂被德川军的大久保忠世、石川数正等队打得几乎崩溃,小山田信茂一度派出使番前往武田军本阵请求武田信玄增援。眼瞅着山县昌景要带崩全场节奏,山县昌景之后的梯队,也就是武田信玄的四子,武田家的继承人武田胜赖立即率军驰援,在骁勇善战的武田胜赖的进攻之下,武田军挽回了开战初期的劣势,逐渐将己方的人数优势扩大为战局优势,将德川军打得大败,本多忠真、夏目吉信等家臣战死,织田援军中的平手泛秀也阵亡在三方原上。

不过,尽管德川军战败,在德川家康的指挥下,德川败军虽然战败却没有溃败,安然返回了浜松城,还在之后的犀牙之战中,采用铁炮趁夜惊吓武田军,吓得许多不明地势的武田军士卒跌落山崖摔死。可以说,德川家康在面对武田信玄的战斗中,临危不乱,一度击败武田军先锋,在战后也没有发生溃败现象,而是全军安然返回了浜松城,并且还有心思与余力出城夜袭武田军,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武将,与传统小说与影视剧中的“缩头乌龟”形象截然相反。

粗暴一点解释,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前中期,几乎是没有所谓后勤的概念的,直到了后期有了大规模的远征军事行动后,才有后勤军队的雏形。

我们来例举一个在三方原之战时同时代的行军军队编制的构成:行军之时,军队通常分成前备、二之备、三之备、侧备、旗本备与后备等等,根据人数不同有时还有变化。而各个“备”中都有各自运送粮草的军队“荷驮众”,若是遭遇到敌人的时候,前备会立即展开阵型掩护,随后的二之备、三之备、旗本备等开始布阵,与此同时,荷驮众迅速脱离各备,单独成编,通常都布置在大将所在的旗本备之后,而在荷驮众的背后,便是防止后勤部队与大将被偷袭后方的后备。

通常在备之中,以前备为例子,走在军队最前沿的,是探路的被称为“先驱”的步行士兵,在先驱之后,则是举着旗帜的“旗持”,在这之后,则是铁炮队的队长及其手下的铁炮队,紧跟着铁炮队之后的,是弓足轻队,在弓足轻队后跟着的,则是部队的向导、先众部队的队长与使番(类似传令兵),在他们之后,是举着长枪的长柄足轻队与长柄足轻的队长,在这之后才是前备的大将与侍从,以及举着大将马标的士卒。大将之后通常跟着的是骑马武士,最后才是后勤部队荷驮众。

也正因此,部队在临战时由行军阵型转变为作战阵型相当复杂,打仗不是打群架,招呼一声就能抡起砖头上的,而德川家康在突然遭遇早有准备的武田军时,能够迅速布好阵型,并击败武田军前锋,不得不说除了德川家康个人的超强野战指挥能力外,与德川军的善战也是分不开的。在后来的长筱合战中,武田胜赖的以马场信房等武将拖住织田军大队,再以优势的精锐部队迅速击溃德川军再迂回攻击织田军的战法,也因为德川军的武勇而惨遭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军队的备中通常会出现一个叫“弓铁炮众”的混编军队,这支军队大多以弓箭与铁炮为主,少量长柄足轻为辅,但是并不意味着全军的弓铁炮都聚集在这一支军队之中,其他的前备、后备、侧背等,都会布置铁炮队与弓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