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系列辅导】 议论要有“三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6

议论文是不少考生在高考作文中选择的文体。议论文写作的核心目的是以理服人。有些考生在议论文中所讲的道理难以让人信服,其问题主要出在三方面:扣题缺少准度、分析缺少力度、思想缺少高度。

一、扣题缺少准度

扣题缺少准度主要表现为转移论题、偷换概念和混淆概念。

1.转移论题

论题是议论文写作的起点。考生在写作中要贯穿全文,不能有丝毫的旁逸斜出。有考生开篇就跑题。

【作文题目】近年来,一些流行语令人印象深刻。如:2019年的“阿中”“垃圾分类”“硬核”等,2020年的“逆行者”“云监工”“飒”等,2021年的“强国有我”“碳中和”“格局”等。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它们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有考生写道:

流光易逝,华表千年,中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从三皇五帝到当今“十四五”,时代正在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向前发展时同行的潮流。

潮流可以带动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启明星。潮流有着群体性与引导性,可以引发大规模趋向性运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机械的使用成为潮流,英国、美国响应潮流,成为世界霸主;反之,如大清闭关锁国,拒绝跟随潮流,最后受人欺负。

潮流可以影响社会风气。潮流有着强大的趋向性,引起人们的模仿……

题目要求谈由“近几年的流行语”引发的思考,也就是要从流行语的发展中比较分析其蕴含的深层的社会问题。该考生不提“流行语”,而是另起炉灶,泛泛地谈对“潮流”的认识,属于跑题。

还有一种情形是中心论点符合题意,却在行文过程中与中心论点渐行渐远。比如: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农业科学界普遍存在着野生稻不可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一位敢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具备颠覆世界权威常识的胆色;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继续专注于田畴。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这杂交水稻的常识在他手中推陈出新;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他让全国人民的米袋满了起来。

这段话的首句是论点,中间部分叙述袁隆平“挑战常识”的事例,是对论点的证明。结尾句讲付出与推陈出新、百姓米袋的关系,与论点强调的“挑战常识与不懈付出的关系”不相吻合。

2.偷换概念

无论是观点与论题,观点与材料,还是分析材料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概念都要与论题保持一致,不能一会儿论此,一会儿论彼。比如:

有志者事竟成。范仲淹年青时刻苦学习,虽然生活艰难,有时稀粥一天也只能吃两顿,但他立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志向,发奋努力,终成一代名臣,名垂青史。罗斯福在政坛崭露头角,不料在39岁那年患了脊髓灰质炎而瘫痪。但他身残志坚,竟当选美国总统。他的成功,难道不是他那顽强的意志所起的作用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请牢记: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

观点句“有志者事竟成”中的“志”是“志向”的意思,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志”是“意志”的意思,且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事例强调的也是“意志”。可见,材料与观点中“志”的内涵不一致。

3.混淆概念

对于内涵丰富的概念,特别是与论题相关的重要概念,考生在写作文时要保持清晰的确定性,前后要有一致的解释。比如:

球王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时,记者问他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下一个”。作家王蒙出名以后,有人问他哪一部小说写得最好,他回答“下一篇”。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奋斗。

毛泽东、周恩来年轻时,也是因为不满现状,所以立下改造旧中国、改造旧社会的宏伟志向,投身革命斗争。

第一段的“不满现状”是不甘心不满足已达到的水平或已取得的成绩;第二段的“不满现状”是痛恨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前后两段话所说的“不满现状”,概念的内涵不一致。

二、分析缺少力度

议论文以理服人,靠的是说理,说理就要分析、阐述。在议论文写作中,有的考生往往观点先行,再去寻找与观点一致的材料。他们以为只要事实论据多,文章的说服力就强,于是形成“以例代议”“堆积材料”的写作习惯。比如: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马克思在穷困潦倒时仍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这段文字是典型的“名人开会”。罗列了很多事例,但并没有分析“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为什么和“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也就不能证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观点。

“优秀的议论文不仅建立在可靠的证据之上,而且建立在用证据证明论点的分析之上。”(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论据是用来分析的,论据只有通过分析,通过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对论点的支撑点、契合点,才能有效证明论点,才具有说服力;否则,论据本身无论多么丰富、真实,也只是一个或一些缺乏说服力的材料。因此,议论文写作需要的是论证观点而不是印证观点,否则写出来的文章顶多算是“证明文”,而不是议论文。

三、思想缺少高度

思想缺少高度,主要是指文章的立意肤浅,论证了许多,但只是停留于事物表层,或从一个表面滑向另一个表面。比如:

对我而言,我会选择不清除任何一个成长痕迹。

……我不会清除记忆中那些成功和失败的时刻。回忆成功,使我自豪。每一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我肯定,它带给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继续为梦想奋斗的勇气。“失败乃成功之母”,同样,每个人都需要从某些人生时刻吸取教训,才能将日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加平坦……

同样,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保留成长痕迹也很有必要……

类似于这样从“个人”说到“企业”再说到“民族、国家”的“三段式”论证,在考生的议论文写作中并不鲜见。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思想的高度,才是写作的高度。正如余岱宗在《高中议论文写作:审视材料与拓展思路》中所说,“议论之‘议’在于能针对一个问题说明形成问题的诸种原因,分析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在多种原因和可能性中,说出选择某种判断的理由。这意味着,议论要在多种成因和可能性中有所辨析,不辨析就难以形成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扣题缺少准度、分析缺少力度、思想缺少高度是考生写作议论文得分不高的主要问题。它们直接影响议论文的说服力。要克服这些问题,考生就得下一番功夫,要多读多思多修改,从根本上把握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