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肠息肉后饮食需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9

概述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有蒂息肉、亚蒂息肉、广基息肉之分。

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前者与大肠炎症反应有关,后者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对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引起体质酸化,酸性体质损坏身体的末梢神经,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炎症,加上其他慢性刺激,发生肠息肉。 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肠道细胞突变,增生等。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治疗

大多数的息肉是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但也有一部分的息肉会发生癌变倾向,所以需要及时的治疗,息肉的治疗一定要遵循息肉治疗原则,不要盲目切除息肉,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息肉。

肠道息肉手术后注意

1、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2、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h,6h后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天枢(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足三里、丰隆各1min,1日3—4次。

4、术后有少数患者发生腹部胀痛、肠胀气,多因手术中注入气体过多所致,可采用针灸补虚泻实的方法,针刺足三里、中皖,留针15min,可缓解腹部胀痛,迅速减轻肠胀气。

适宜饮食

1、宜常取食易于消化、质地较软的食物。

2、力求大便通畅,宜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海带等。

3、宜摄取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菠菜、蜂蜜、芝麻油及其他植物油、动物油。

4、宜选用质地偏凉的食物,如:黄瓜、苦瓜、冬瓜、西瓜、藕、笋、芹菜、菠菜、莴苣、茭白、蕹菜、茄子、丝瓜、蘑菇、鸭蛋、鸭肉等,以免加重仙热而导致便血。

5、久治不愈、长期出血、体虚者,宜适当翰良滋补性食品,如桂圆、红枣、莲子、百合、牛奶、芝麻、蜂蜜、核桃等。

切掉息肉后,如果饮食不当,容易导致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进行正确合理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切掉肠息肉后 一般要禁食禁饮24小时 。具体禁食禁饮的时间根据手术部位、息肉大小、息肉多少,由手术医生决定。不可擅作主张。

禁食结束后可尝试饮用 少量冷开水 ,如无不适可进食 冷流质饮食 如稠米汤、清稀饭、藕粉、去油去渣的汤水或肉水等呈液体状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放置到室温后再食用。 避免牛奶及奶制品、豆浆或含大豆类的饮品, 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腹胀。

术后第2天可进食 较细软易咀嚼易消化 的食物。如菜泥、蒸蛋糕、烂面条等。术后1周以内 以软食为主 。之后逐步过渡至普通饮食。

注意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避免油炸、腌制食品。多饮水,每天保证约2000毫升的饮水量,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不饮酒,不吸烟。

作者: 王端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师

肠道息肉可以选择肠镜下切除或者是开放手术切除,很多比较小的息肉,小于2cm的病变,或者有明显的带蒂的肿物,可以选择肠镜切除。在手术以后,观察病人腹部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在术后的24小时以后可以饮水,逐渐的过渡,在48小时以后可以进食全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如果有明显的排便带血的症状、腹胀、腹痛,应该禁食水。在正常恢复的期间,应该注意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可以进食粥类的食物、馄饨、面条等等。对于开放性的手术,会涉及到肠管的吻合,相对禁食水时间就比较长,在肠道功能恢复之后,才可以允许病人经口进食,也是早期逐渐的过渡。

你好,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指的是肠粘膜的隆起性病变,大肠息肉多见,小肠息肉比较少见,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等。其中以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

肠息肉的危害

一般而言,炎症性息肉可以自行消褪,或者在抗炎治疗后消褪,而腺瘤性息肉是不能够自行消失的,而且会越长越大。

腺瘤性息肉会有一定的恶变几率,据统计,80%左右的大肠癌均是由结肠息肉恶变而来。肠息肉如果不作处理,会慢慢的变大,细胞突变,恶化成结肠癌。从结肠息肉发展到结肠癌,一般需要5至10年的时间。

肠息肉的治疗

小于3cm的息肉,可以在肠镜下切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大于3cm的,或者怀疑有恶变的,多发的息肉,需要做肠段切除。

息肉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肠息肉切除以后,肠粘膜上面就会有一个创面,术后需要禁食水一段时间,有利于切口的预后,并且卧床一段时间,观察有没有便血,或者黑便。

待排气或者排便以后,可以进食流质饮食,刚开始恢复饮食的时候,要进食一些好消化的,软的食物,例如,小米粥,鸡蛋羹,各种汤类,面条等等,不能吃硬的,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坚果,辣椒,大蒜,花椒等等。

术后要定期复查

息肉切除以后,术后半年左右要复查一次肠镜,看看病变有没有完全切干净,有没有遗漏的病变,如果肠镜检查一切正常,可以5年后再次复查肠镜。

四年前,我肠道已出现粘液十余年,不放心,做一次肠镱检查。是在一家解放军医院,一位女医生检查的。检查很仔细,也未做无痛检查,不像传说中检查很痛苦的感觉。一边查,一边和医生交流,一边看电视屏幕里的肠道图像。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再到横结肠,一共搞掉六个息肉。医生怕摘除的息肉多,引起出血,还有一段升结肠没有做下去。

后来,开了住院手续,主要是观察,防止肠道出血过多,便于及时止血治疗。

做肠镜摘除息肉,肠内膜受轻度损伤。当然,息肉摘除的越多,损伤的面积会越大。但只要按医生交待的去做,喝了三天流计,先喝些米汤,第二天晚上吃些烂面条.菜之类的东西,第三天再坚持一天,如没有什么不适,第四天就可以正常吃饭。

医生还说,吃流汁期间,晕汤晕菜不要碰。

以上是我摘除肠息肉时,按医生交待的饮食要求去做的注意事项分享给同病相联的友友们,并祝早日康复!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1.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腌制品食物、有毒食品等。

2. 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或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 炎症刺激,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黏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瘢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潴留的发病。

4. 就是粪便异物刺激或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扎或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直肠黏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型增生,形成息肉。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肠息肉的一般常见临床表现不是非常突出,像腹胀、腹部包块、腹泻、便秘等,患者在多数情况下会因便血、粪便颜色改变、大便带血就诊。



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此时表现出的明显症状会引起患者注意和重视,例如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每日次数增多、拉不干净的感觉、粪便中发现有黏液、黏液血便,可能还会有腹痛腰酸的情况。

切除肠息肉后饮食要注意哪些?

1. 患者要谨遵医嘱先禁食几天,等到肠蠕动恢复,肛门可以顺利排气后,可以适当进些流食,之后再进半流食,慢慢再进食容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以减轻肠,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2. 在术后一段时间要吃一些细粮,尽量不要吃芹菜、韭菜、卷心菜等粗纤维的食物。

3. 患者在术后恢复进食后,不要吃海鲜类等发物,饮食一定要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腻食物,不要吃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酒,保持作息的规律,吃饭前喝杯水,多吃一些碱性食物,比如甘蓝、海带、洋葱等,以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

-Dr.X-

一个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学会看病》作者

带给你有态度、有温度的 健康 干货和 育儿 锦囊~


切除肠息肉后饮食需注意什么?

肠息肉切除术后,如果说息肉很小,就是在门诊用活检钳钳除的,一般来说影响不大,主要是避免术后剧烈的活动,饮食上相对清淡一些,创面都会很快的愈合。如果息肉切除的数量比较多,创面也比较大,可能会需要一个短期的禁食。比如说禁食1-2天,在术后恢复饮食的过程当中,一般也是建议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建议要吃一些低渣的食物,因为一旦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就是结肠息肉切除的创面脱痂,引起了出血或渗血,在进行肠镜下处理的时候,会更方便一些。此外低渣的饮食会生成的粪便相对比较少,对于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创面影响相对也比较小,而且低渣饮食也会使得大便相对来说比较软一些,对创面的影响也会更小。所以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饮食是要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

温馨提示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饮食是要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如果切除的息肉很小,主要避免术后剧烈运动,饮食上相对清淡,创面就会很快愈合。而如果息肉较多创面较大,就需要短期的禁食,然后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并且吃一些低渣的食物。

纯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得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 关注呗,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支持!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切除肠息肉后,术后阶段主要是遵医嘱就可以的。不同的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不同,镜下切除的病人,术后48小时之内,观察腹部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有无排便带血。没有明显的异常,可以进食全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开腹手术肠管部分切除的,术后应该禁食、水,抗感染治疗,静脉补充液体,早期离床活动。在肛门排气之后,病人可进食,进食之后也要注意观察腹部的症状,定期换药,拆线。

这个手术后,还要注意改变体质和不良习惯,注意复发。不要吃辛辣食物,肥甘厚腻食物都不要吃,适量运动。注意尽量不要便秘腹泻等。

去年9月14号,我哥住院做了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一共切了九个。

14号早晨空腹入院,当天做肠镜切息肉去病理,下午四点多出的内镜室,到病房后医生给开了一些营养药物静脉输注,2h禁饮禁食,2h后可少量多次喝一些温水,6h之后就可以进食流质了,喝小米粥,蛋白粉等。15号早晨一早就出院,回到家一周的饮食过度,前三天,流质饮食为主,留意观察大便情况,后三天,半流质饮食为主,吃点烂面条,鸡蛋羹,最后一天过渡到正常饮食,但是,要细嚼慢咽!!

我们到现在都挺好的,希望对你有参考价值!

临床上,肠息肉是常见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绝大多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摘除得到痊愈 ,部分肠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需要进行腹腔镜下切除,不过定期做肠镜检查,可早发现早切除肠息肉,能有效避免其癌变。



一、肠息肉切除后饮食需注意什么?

一般来说,内镜医生会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形态等做一个初步判断,看是直接钳除,还是择期切除,同时也会告知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是否要禁食,以及吃几天半流质食物,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等等,具体遵医嘱进行即可。

肠息肉切除住院期间,有医生护士照顾,遵医嘱饮食即可, 如果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要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出院后饮食可参照以下几点。

1、以好消化、细软的半流质食物为主 ,如小米粥、面条、豆腐脑等,有利于肠黏膜创面恢复,之后可恢复普食。具体恢复普食时间要遵医嘱,因肠息肉大小不一样,创面也有差别。

2、可适当做一点肉粥、蔬菜粥,来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利于患者体力恢复,也可以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忌吃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熏烤、被污染的食物。

4、最好戒烟酒。

5、适当控制摄入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等,以免摩擦创面出血,或导致梗阻。

6、按时规律进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饮水,保持规律排便。



当然,除了饮食方面外,其他注意事项如下。

1、术后1个月内不建议剧烈运动,或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免创面出血。

2、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免诱发出血及穿孔。

3、对于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要遵医嘱在术前术后适当停药。

4、如果出现便血、腹痛、发热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5、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遵医嘱。

二、可以从哪几个方面降低肠息肉发病风险?

因肠息肉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可能与饮食、遗传、炎症刺激、粪便异物刺激、精神压抑等有关,所以并没有针对的预防办法,只能尽早、定期做肠镜来早发现。

而肠息肉大多无症状, 只有当息肉较大、数量较多,或发生癌变时, 会出现便血、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泻便秘交替、息肉脱出肛门、贫血、肠梗阻等症状,但较易误诊成痔疮,延误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上面的症状出现2个,或持续反复出现便血,建议就医做指检、肠镜来明确, 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病史、慢性肠炎史等人群,需定期做肠镜监测。



当然,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可通过如下措施来降低肠息肉发病风险。

1、最好戒烟酒,适当运动,不要久坐不动,也要控制体重,避免过分肥胖。

2、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以免身体抵抗力下降。

3、需均衡、合理、营养饮食,不要总吃快餐、油炸、熏烤、加工腌制、辛辣刺激、过冷、过期、变质食物。

4、适当多摄入一些粗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正常规律排便。

5、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分焦虑、担忧、压抑、紧张,多外出,以及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学会纾解压力。

6、出现异常不适及时就医,明确后针对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