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评点五代词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五代词人重点评点了温庭筠、冯延巳、李璟、李煜等词人,其中对李煜的评价是最高的。“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这里认为李煜的词是神韵隽秀,境界最高。李煜的词不但自身优美,而且还为词的发展做出可巨大贡献,“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李煜的贡献就在于把词从通俗的流行歌歌曲层面发展到士大夫层面的庄重的主流文体,由俗而雅。而李煜词之所以被王国维所推崇赞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后主从君王跌落到阶下囚,他亡国之后的词是血泪凝结而成,自是最打动人心。二是“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后主一生不谙世事,性情单纯真挚得像个孩子,他是最具真性情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人气质。三是后主“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这一点其实和真性情是想通的,具有赤子之心的人做不好一个君王,却是艺术家最最需要的情怀。王国维评价李煜是“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从而实现了词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对五代词人第二赞赏的要称得上是冯延巳了,他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也就是说冯延巳的词意境格局特别开阔,对宋代词风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这里王国维认为欧阳修作词一生都在学习冯延巳的风格。 又道: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 魂者也。” 在林逋,梅尧臣,欧阳修写草佳句之前,冯延巳早就有能抓住春草内涵的诗句了。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王国维认为冯延巳的词风就是"深美闳约",即是内涵丰富,语言优美,所谓“文质兼美”。

    说温庭筠的词,“句秀也”又认为刘熙载对温飞卿评价为“精妙绝人”,差近之耳。”“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反复评价温庭筠的词,语言上精巧华美,词句隽秀。

      虽然对南唐中主李璟的词评价不多,但极高。南唐中主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王国维在指点词品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人生,能够遇到知音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