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头发白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1. 关于头发与思念的诗句
关于头发与思念的诗句 1.求描写头发的诗,表达思念的
一、《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解析:白发长长的,因为愁苦的心情。不知道镜子里,白发苍苍的到底是谁?

二、《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解析: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三、《月夜》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析: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扩展资料:

《秋浦歌》赏析: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

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始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相思白发的诗句
相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白发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白发知时节,暗与我有期。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

家人不惯见,悯默为我悲。我云何足怪,此意尔不知。

凡人年三十,外壮中已衰。但思寝食味,已减二十时。

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

亲爱日零落,在者仍别离。身心久如此,白发生已迟。

由来生老死,三病长相随。除却念无生,人间无药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