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龄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 各年龄段时古文说法

襁褓:婴幼儿时期孩提:小孩会笑要人提抱的年龄阶段,后指2-3岁儿童龆龀:小孩换乳牙,后指7-8岁的孩子垂髫:儿童头发不加收束,自然下垂。

后指儿童。又称髫岁,髫年,髫龄,髫发。

总角:儿童把头发收束起来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代指幼年。

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

2. 人的年龄用古文怎么说

1、按问讯,根据对方年纪和性别,有“齿龄”、“芳龄”、“椿龄”的用词,分别对应青少年、女性、老年人。

2、按不同年岁的人,用词区分很细:襁褓[qiǎng bǎo]:不满周岁。 孩提[hái tí] :两至三岁。

髫年[tiáo nián] :女孩七岁。 始龀[shǐ chèn] 、龆[tiáo] 年:男孩八岁。

(注: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常用“黄口小儿”语)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3. 古文中的年龄段分别是什么

二十弱冠、三bai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8岁称龆年.。

幼年泛du称总角。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zhi,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梅之年,

至30岁称半老徐娘。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dao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专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属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4. 表示年龄的“岁”在文言文中可以用什么字代替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十五岁以上.加冠:男子二十岁(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刚成年.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 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期(jī)颐:一百岁.。

5. 古文年龄怎么说啊

古文年龄的说法有:1,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2,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3,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4,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上寿:90岁为上寿。期颐:指百岁高寿。

扩展资料概述简介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36137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6. 男子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

0-1岁:孩提、襁褓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5:束发、成童、志学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51岁:开六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61岁:开七、华甲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7. 古代文言文中孩子被称为什么

儿童称谓 1、童孺:儿童。

2、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 3、龆[tiao]: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4、髫[tiáo]年:童年。

5、髫[tiáo]龄:童年。 6、束发:是指青少年。

7、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8、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9、孺子:儿童。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扩展资料 1、伞寿,指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2、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3、白寿,指99岁。

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期颐,指百岁高寿。

据朱熹讲,期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 5、下寿,指60岁以上。

中寿,指80岁以上。上寿,指百岁。

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