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客运中巴老旧汽车更新补贴为何迟迟不发?

玉环具坎门镇里黄某某来电反映:他是经营农村客运班线的,遵照上级老旧汽车更新有补贴的政策,他于2008年11月份向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报废了3辆当时在运行的牡丹牌中巴车。办理报废手续时,公司告诉他每辆车可获1万元国家财政补贴。可是时至今日补贴未发,多次向该公司打听,都说补贴资金未拨下来。问这种补贴为何迟迟不发?何时会发?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1-02-19
(一)、用“拉、推、引”将“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 “公交优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于法国巴黎,后在欧美等国大城市推行。至今,已形成了内容较丰富的科学体系。从其内涵来说,政府在结合交通政策上给予公共交通发展和优先地位,主要是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和优惠;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上让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如制定和实施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交通规划中,一方面制定科学先进的公交体系规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规划一个能体现和实现“公交优先”的道路网。建设的优先,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分配、计划安排和工程设计,向公共交通倾斜。在城市道路及其交叉口的管理中给予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权。按照全国公交系统著名劳动模范,北京公交员工李素丽在十六大会议分组讨论期间,代表北京公交向中央领导汇报的观点是,“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百姓优先”就是在公交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了能将“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首先要“拉”公交一把,“拉”公交一把就是对公交扶持一把。在对公交的扶持方面,主要包括交通政策、交通工程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在交通政策方面,主要研究怎样大力发展公交的政策:限制和控制非公交车辆,如小型公交车(中巴)的通行等政策;制定和完善城市公交地方法规、条例,为城市公交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在交通工程方面,主要探索公交专用道和换乘枢纽站的设置,及为“公交优先”通行和换乘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要按照福利经济学原理中“第二最佳理论”在资金和财力上保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特别是要学习英国伦敦的具体作法,政府保证公交车辆投入与更新,对“社会职能车次”给予补贴。其次,要对公交“推”一把。“推”一把就是对其他出行方式的限制。主要的当务之急是武汉市政府要出“狠招”,像国家当时对纺织业的办法一样进行“压锭”,断臂求生存,坚决淘汰市区的小容量的中巴车。淘汰中巴车是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因修路所占用的土地的需要,淘汰中巴车是解决城市拥堵的需要,淘汰中巴车是特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需要,淘汰中巴车是市民安全的需要,淘汰中巴车是城市有序规范、文明进步的需要。另外,还要针对私人交通工具,采取一系列经济的、管理的措施限制其使用。再次是对公交“引”一把,这主要表现在公交企业体制和机制上,政府要积极引导公交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公交管理体制,通过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两大改革,在公交企业内建立一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从而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的支出,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用“拉、推、引”的方式落实“公交优先”不是出于对公交的偏爱,而是由于公交企业的“特点”身份所决定的,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与城市居民整体利益的理性选择,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战略措施。“公交优先”也不意味着给予公交垄断客运市场的特权,而是社会公平的需要,市场规范有序的需要。 (二)、加快发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统 2003年末武汉市户籍人口860万人左右,中心城区人口540万人左右,流动人口300万人左右,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增长。而武汉公共交通现状是:现有公交线路223条(含小公共汽车线路21条),线路长度4391.1km,线网长度735.5km,线网密度2.98km/km 2 ,轮渡航线10条,汽渡航线2条。现有公交车辆5621台,船舶28艘,汽渡船7艘,小公共汽车464台,出租车12137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拥堵,现有的运力与运量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增加车辆来解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会使本来就负重的道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峰出行时段道路交通拥堵更为严重。面对这一正在发生并有进一步加剧的城市公交问题,不少城市因而着眼建设地铁以缓解地面公交的压力,疏导城市交通。武汉市也建造轻轨来应对未来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公交问题。但是,轻轨在武汉的局限性很大,原因是由于武汉二江隔三镇的特定地理环境导致的。那么,在城市交通建设中,造价高昂、建设周期很长的地铁与轻轨有没有替代方案,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加快地面快速公交系统,通称BRT(Bus-Rapid Transit)建设。这一系统是利用改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轨道交通特性又具备常规公交灵活性的一种便利、快速的公交方式。下面分别从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依据、经验、道路条件、选用车型、效果如何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依据。专家指出,加快地面道路交通建设,实现市中心点到点最多半小时到达的投资比地铁省很多,而且周期短。现在城市拥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多修路,因为道路的建设总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问题应在于多修路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使用道路,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真正做到车辆分流。这一方面至少应在城市主干道建成“公交专用道”网络系统,使公交车和其他机动车各行其道实现车辆分流,从而建设起地面快速公交系统。二是可供借鉴的经验。地面快速公交的榜样--巴西库里蒂巴市,该市被联合国命名为“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巴西库里蒂巴市人口160万,城市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超过2000美元,具有建造轨道交通的实力。但是市政府还是出于造价高和建设周期长的考虑决定不修地铁,坚持发展成本低廉的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投资在市区主干道上修建了70多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从而建成地面快速公交系统,吸引了70%的人乘坐公共汽车,成为世界的典范。另外,巴西库里蒂巴不仅在主干道上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还在次干道的单行道上允许公交车双向行驶,在交叉路口允许公交车优先通过,因而次干道上行驶的公交车也达到了准快速的效果。三是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基础工程,市政府在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方面要下决心从规划、资金、设计、施工直到交通管理上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措施,将主干道公交专用网络建设同时列入规划,列入总投资,设计施工。在单向二车道以上的路面外侧划出公交专用道,并加以隔离,库里蒂巴采用高出路面5~10公分用发光材料做成的地砖镶嵌在地上形成分隔线,昼夜十分醒目。同时在原有道路相对不宽敞的路段予以拓宽或以高架,入地的方式连接专用道,建设与专用道相匹配的快速上下客的公交车站。四是车型可采用现代化的绞接公交车。其基本功能是“三大一低”即大功率、大容量,大车门,低踏板的车型,尾气排放达欧二或欧三标准。五是运营效率及效果。有资料显示,公交专用道如果设计合理且控制有效,其车速一般能达到20公里/小时左右,单向运行能力在2.5万人/小时左右,而封闭式公交专用道车速可达30~40公里/小时,单向运送能力最高能达2~4万人/小时。在车辆运营组织上,如在封闭独立式公交专用道,公交车可以像轨道交通一样编组运行,其运营车速能达到40公里/小时,与轻轨水平相同。这是运营效率,再看经营效果,虽然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及将现有公交改造为快速公交,需要逐步地分期投入资金,但这种投入比起轨道交通的投入低廉得多,建设周期也短,能立竿见影;同时快速公交系统建成后,可以使城市出行总量中的公交客运量大大提高,由现在20~30%左右提高到60~70%,大多数人出行顺利、方便了,整个城市交通保持畅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公交运量翻一番到翻两番,公交营运效益将大幅提升,同时也抑制了小公共汽车――巴士、现代城市交通的“寄生虫”的发展。另外,道路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将带来不可低估的巨大的潜在效益。 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本文摆出了武汉公交在城市化进程中将面临的问题,并初略地对城市交通问题存在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想提出武汉公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这里所提出的公交发展方向和对策既是政府的事,又是企业的事,政府和企业都应将此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以战略的眼光认真对待;以科学、发展的超人胆识认真谋划。对城市公交行业来说,建设快速公交是一项战略性的革命任务,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公交行业、公交企业的面貌。如市场恶性竞争、中巴无序发展,“公交分担率”等许多现在仍困惑公交行业、公交企业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