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结果第4章找准位置 从司机到乘客读后感急求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4-01
当你是乘客的时候,你可以打瞌睡,你可以看外面的风景。但是当你是司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境完全变了,你的眼睛会一直盯着前方,你不能打瞌睡,也不能随便看风景。
  中层员工的位置在哪里?
  太阳表面的温度在1万度以上,但是为什么它连地面上的一张纸都烧不着呢?原因很简单:
  第一,它离这张白纸太远,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第二,它的大部分热量都被大气层折射和损耗掉了。
  第三,它的能量太分散了。阳光普照的结果就是哪里都有阳光,哪里的阳光温度都不高。
  但是我们有办法让太阳把纸点着,靠什么?靠聚焦。我们用放大镜把太阳的光聚焦到一点,就可以把纸点燃。
  如果我们把公司战略比喻成太阳,把客户价值比喻成纸,那么中层又是什么?中层员工在太阳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做大气层,把高层战略的大部分热量都折射和损耗掉;要么做放大镜,把太阳的光芒聚集到一点,把纸点燃。
  所以对于中层来讲,是做大气层还是做放大镜?
  如何做放大镜而不是做大气层?
  首先,要找准位置,就是把放大镜和纸的位置搞清楚。放大镜与纸必须有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才能把纸点燃。员工首先要把位置找准,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
  在你提拔一个中层经理的时候,最好细细观察一下他有没有这种现象:
  第一,经常与下属肆意谈论上司。
  第二,经常因为自己部门的问题而责难别人。
  第三,经常认为部门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
  如果有这种现象,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下一个结论:这个人虽然当了经理,但是心态还是一个基层员工。所以大多数中层最大的问题就是:职位变了,但是思维还在基层员工的层次。
  中层要找准位置,然而这个位置不是老板去帮他找,是自己给自己找。自己怎么找呢?就是从乘客变成司机,做员工是做乘客,而做经理是做司机。
  当你是乘客的时候,你可以打瞌睡,你可以看外面的风景。但是当你是司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境完全变了,你的眼睛会一直盯着前方,你不能打瞌睡,也不能随便看风景。
  位置变了,眼光和心境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大多数中层经理在执行上犯的问题是:人是司机了,可眼光与心境还是乘客。如果你是司机,但你还停留在乘客的思维,那么无论你的水平有多高,你都不是一个好司机。
  从这种角度出发,检验一个中层是否优秀的标准非常简单,就看他们的思维在哪个层次?比如你如果是人力资源总监,你的思维就应该在人力资源总监的层次,如果你还是以普通员工的思维看待人力资源工作,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总监。
  松下幸之助的管理之道
  在松下幸之助创造的商业奇迹中,就体现了这种基本的中层原理。
  1933年7月,松下决定投资开发小马达。之所以要开发小马达,是因为松下发现家用电器中,使用小马达作驱动的电器越来越多。过去马达都是使用在大机器里,但是如今家用电器的现代化趋势,使得像电风扇这样的很多家电涌现出来,这些家电都需要用到小马达。
  松下相信家用电器中大量使用小马达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松下幸之助就委任一个非常优秀的研发人员中尾,担任新产品研发部部长。
  中尾接受任务后,带着部下买来的通用电气生产的小马达,着迷地进行拆卸与研究。
  有一天,松下幸之助正好经过中尾的实验室,看到中尾如此认真地工作,松下非但没有表扬他,却狠狠地批评了中尾:
  “你是我最器重的研究型人才,可是你的管理才能我实在不敢恭维。现在,公司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研究项目日益增多,你即使一天干48小时,也完不成那么多工作。所以作为研究部长,你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出10个、甚至100个像你这样擅长研究的人,我相信你能做到。”
  松下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松下认为,中层应当做中层的事,而不是身为领导,却还在做技术人员的活。如果这种思维不转变,虽然中尾可以把电机研发出来,但是松下公司就永远做不成大公司。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你是中尾的话,你是习惯培养100个像你这样优秀的人才,还是习惯整件事就靠你一个人搞定?当员工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于什么事自己处理,然而当领导,却意味着从自己处理,变成领导和发展团队成员处理事情的能力,可这是不少中层经理最不习惯做的事情之一。
  结果松下公司不仅研究出了开放型的三相诱导型电动机,而且还挤垮了日本最大的电动机生产厂家—百川电机。百川的老总来找松下说:“我是专门做马达的,你是做电器的。我做了一辈子马达,我有很多优秀的电机专家,可是你居然用三年时间就把我挤破产了。你推出的产品比我的技术水平高,也比我的更受市场欢迎,你是从哪里招来的专家打败了我?”
  松下说:“没有,我的所有专家全是内部员工!我只是把更多员工变成了专家。你有几十个优秀的专家,却没有几百个优秀的员工,我正好相反!”
  在松下的产品中,很少是松下自己发明的,松下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做不了技术的第一,但是我们可以做比第一更快的第一。
  因此,中层的首要问题就是一定要找准位置。做乘客,只对自己负责;但是如果你选择做司机,就要对全车人负责。而从一个员工做到中层经理,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乘客变成司机。
  在压力下成长,从乘客变司机
  那么怎么做才能从乘客变成司机呢?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巢穴里抓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之后就养在鸡笼里。从此这只幼鹰和鸡天天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慢慢地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
  终于,等到这只鹰慢慢地长大了,那个人想把它训练成一只猎鹰,可是鹰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鹰还是鸡。它没有任何想飞的愿望。主人试了好多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主人把鹰带到山顶上,再一下子把鹰扔下去,这时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拍打翅膀,终于飞起来了。
  所以说,如果没有一种拼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拼命的人。
  在我咨询过的众多企业中有这么一家企业,它曾经非常优秀,但是后来走了下坡路,产品销量一年不如一年。老总找到我们为他的企业做个全面的诊断,于是,我把他的创业功臣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
  开会结束后,我把老总拉到一边告诉他:“其实解决你的问题特别简单。”
  老总很惊讶地说:“怎么简单呢?”
  于是,我就把“猎鹰与鸡”的故事说给他听。老总起初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领悟过来了:
  “对呀,原来问题就在于这些忠臣全都吃饱了!他们原来可是一分钱都没有,都是当地的农民,在他们没钱的时候与我一起创业,他们像一只老虎,像一匹狼。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捕猎,就可以拿到吃的东西了,所以斗志也就不足了。”
  其实大部分企业的执行力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拼命的环境和机制。没有了拼命的机制与环境,人为什么要拼命?当人处于既得利益状态时,就会变得毫无斗志。只不过他们不会讲自己没有斗志,他们会告诉你:“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我们的产品质量太差了,我们的服务太差了……”
  “我们的一切都太差了”,只有他自己不差。
  我也曾经问过那位老总,问他当年创业的时候,产品的质量如何,售后服务怎么样。答案是所有过去的东西都比现在差很多,但是那时候企业做得很好,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现在到底怎么了?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鹰在鸡窝里养的时间太长了。
  怎么办?如果是鹰,你就要把它扔下悬崖,逼它重新飞起来。否则鹰不拍打翅膀,它就要掉下悬崖了。在企业里,有时候也必须这样对待那些麻木的忠臣,特别是功臣,把他们扔下悬崖,逼他们重新飞起来。
  鸡和鹰的唯一差别是什么?就是鹰在悬崖可以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