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为什么没有孔明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30
有啊。你没注意看吧。
我记得是有一天夜里,诸葛亮被围困,无法派人出去报信,就做了这种灯,飞出包围圈,后来果然脱险,而且后来还用这个传递信号来着。
至于名字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这个灯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字孔明),所以叫孔明灯,另一种说法的是因为像他的帽子。
哈哈 不管哪一种都是跟诸葛亮有关。
第2个回答  2018-01-06

我认为孔明灯主要寄托的是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或者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在三国演义当中没有提及。更何况孔明灯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出现在电视剧当中。

孔明灯既然与孔明二字,那么说明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无疑。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并没有出现孔明灯。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后来经许多专家说,很可能孔明灯的外形特别像孔明的帽子,所以便有人把这种灯笼叫做孔明灯。仅此而已。

      

当然历史上的传说并不是这样的,历史传说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所困,当时诸葛亮束手无策,苦思冥想之后,终于根据自己的帽子的形状和诸葛亮所知的一些知识,便制造了孔明灯。

当时诸葛亮利用孔明灯发放了自己被司马懿所困的信号,从而让司马懿的大计落空,诸葛亮也顺利的脱离了危险,真的可以说诸葛亮的智慧过人。

现在的孔明灯大部分都用作寄托哀思或者用于祈福,特别是在元宵节的这一天,许多人都愿意点上一盏孔明灯。只不过由于孔明灯燃烧之后有可能引起火灾,近几年以来是禁止燃放孔明灯的。

第3个回答  2018-01-03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为恢复汉室,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先后进行了六次北伐,直至病死五丈原,千百年来,不禁让人感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为弥补蜀汉只有一州之地,人口不足百万的劣势,诸葛亮可谓殚精竭虑,不仅亲自设立营垒,罚二十以上皆亲揽外,还发明了用来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但很奇怪的是,诸葛亮的另一项发明“孔明灯”在《三国演义》里似乎没有。

唯一能与孔明灯挨得上,就是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这是诸葛亮行军打仗中唯一提到有灯的地方,但并未明确是否为孔明灯。

要知道正史中,也确实有孔明灯记载。其又名为天灯,相传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主要被用于军事用途上。传说当年诸葛亮被魏军围困,为求取救兵。诸葛亮算准风向,连日赶制会飘浮的纸灯笼,还特意仿效其帽子四角的形状,在系上求救的讯号后,成功引得援军,后世就称其为“孔明灯”。

如果此说法属实,那么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为何未见孔明灯的记载呢?关于这个问题,木旦鸠兹认为,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孔明灯的实用价值不如木牛流马,后者能方便运输粮草,诸葛亮一直以为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粮草不继,致使其难以伸张进军中原之志,而木牛流马可以在崎岖的蜀道上快速方便的运粮,自然要大书特书了。

而孔明灯呢,似乎只能在夜晚发布信号,相当于北方的烽火狼烟。可惜的是,其对手是老奸巨猾且忍耐力超强的司马懿,其守都来不及,哪里敢主动出击,围攻蜀汉。

另一方面,即便有战事,在晚上时,孔明灯点燃后升上天空,但方向肯定不如后世的烟花爆竹那般清晰,其本无根漂浮,碰上天气晴朗还好,如遇大风大雨,其立马失去准头,甚至瞬间熄灭,这也说明实战中,孔明灯其实并无用处。

今天,每逢节假日,尤其临近中秋时(还有半个多月事件哈),很多年轻人会聚集在郊外广场上,趁夜点起孔明灯,除为远方的亲朋好友祈求平安外,也会让人想起那个代表中国智慧化身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