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好主题班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2-08
改变——自己?别人?

在这纷繁芜杂、喧嚣吵嚷的世界里,人们一味地追名逐利、勾心斗角;一味地改变别人,改变客观世界,以便更好地适应自己。殊不知,适时的改变自己却能得到意外的惊喜。
贝多芬在失去听觉之时,却改变自己的心态,得到音乐国度里的尽情跳跃;毛泽东在城市爆动失败后,却改变自己的谋略,转战农村,运筹帷幄,以星星之火燎原;马克·吐温在商场失利后,却改变自己的志向,拾起笔杆,成为文坛一名巨匠……而别里科夫一味地改变别人,改变客观条件,最终钻在了套子里;项羽一味地改变别人,不知自我反省调整,最终乌江自刎。那是因为他们的心被改变别人的想法所充斥着,却不曾想到改变自己。
梦中,他悄然而至,戴着草帽,背着锄头,俨然一副农夫打扮。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仕途却屡遭不顺。官场黑暗,人心叵测,他看透了世俗的阴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决定改变自己;人们一味追名逐利,他不愿改变他人。因为他知道,即使千方百计地去改变别人,也无济于事,人们的心已被名利蒙蔽了。于是他改变了自己。隐居南山,悠然采菊,带月荷锄归,做个高蹈遁世的隐者。他悠闲安逸,他超然洒脱,比起那些尔虞我诈的世人,他高贵得多,因为他学会了改变自己。
还记得毒气室中撕心裂肺的惨叫?还记得焚尸炉中晃动的黑影?还记得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声声枪响?是谁创造了他——希特勒,这个人间的魔鬼。他残忍、暴虐,统治世界的想法充斥了他的脑海,混淆了他的视听。改变别人,改变世界,这是他一味追寻的,然而,他却不曾驻足回眸,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如果他改变了自己,便不会有那么多冤魂游荡,不会有那么多人无家可归,也更不会给自己找个惨死的下场。
当今社会,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改变自己的却很少,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在作祟。别人难以掌握,客观世界难以改变,而我们自己却容易调整,也许有时一个个小小的变化便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太阳的东升西落;也许,我们不能改变狂风暴雨;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四季的更替,但是,朋友,我们能改变自己!

做自己的主人

“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高僧一语道破玄机。既然客观环境与他人难以改变亦或不可改变,那我们为何不从自身开始,改变自我,做自己的主人。
繁花落尽,秋风瑟索,无限凄凉,花儿妄想着如何改变环境,却不知大自然的威力,最终凋谢,零落成泥化为尘,她不知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化作春泥更护花”亦是一种美。
海伦幼年残疾,对命运的不公她有过抱怨,但最终她改变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赢得了他人的尊敬,也许在老师将水龙头内的那滴深蓝溅落在她掌心时,她已明白能改变的是自己。
环境与他人难以改变,我们又何必执着,何不学习唐代诗仙李白的洒脱?一袭白衣,丝带飘动,当李白站立在巍峨的皇宫门口时,他感慨终于有一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了,谁知天意弄人,他频频受挫,既知无法改变皇帝,无法改变众官对他的看法,他毅然迈出这虚华空洞的大门,吟唱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改变了自己迈入他的新天地。他终选择了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我们所拥有并仅有的权利便是改变自己,只有这样也许才能由于自我的改变去感染改变他人。沉勇而友爱的鲁迅先生本是励志学医,去医治国人身体的创伤。但当他面对众人对同胞被杀时麻木不仁,他震惊了,此时他已明白心灵的创伤比肉身的伤害更须医治,深知此点,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从改变自身开始去拯救国人,以笔为武器,以稿纸为盾牌。从此,出现了无数撼动神州的文章横空出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为祖国奋斗,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嘹亮了整个辕轩。
月有阴晴圆缺,我们无法改变,何不换种心态,月缺陷亦是一种美。
人有悲欢离合,我们无能为力,何不改变自己思维角度,正是悲欢离合组成五味人生。
无须奢求改变他人,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改变,先己后人
第2个回答  2010-11-29
找两个学生 念主持词 用主持词把节目衔接好 最好再来个互动 然后就是结束词 然后就end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