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关于比喻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1.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日?缃ê焖苹穑豪唇倘缋丁?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12)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苏轼《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苏轼《种茶》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2.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6.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7.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0.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含有比喻句的诗句是: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含有比喻句的诗句是: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5.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古诗比喻修辞的诗句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鸡【明】唐 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用比喻的古诗有哪些呢

【古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7)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3)落月挂柳看悬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注:本体有“人”与“事”,喻体为“秋鸿”与“春梦”,比喻词是“似”与“如”。

诗中运用比喻,产生了明朗的美感。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种茶》 注:前者以安然居高堂的“白衣仙人”借喻在大雨成灾、民不聊生之时不体察民情而一味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朝廷命官们,讽刺入木三分。

后者以茶困于茨棘、丛翳来借喻诗人自己为奸佞小人所不容,含意深远。两者皆具含蓄美。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百步洪二首》(其一) 注:连用兔走、鹰落、骏马下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与露珠翻荷七个比喻来形容轻舟在急流中飞驶之快。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注:以万人鼓噪与浮江而来的晋王浚的水师,比喻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注:以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分别比喻天然妩媚秀丽的杭州西湖与颍州西湖,极有韵致。

7.有哪些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8.描写儿童的古诗(5首)

1、《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