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典故是谁向谁借的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1
典故: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并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靠近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