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团调制是饼干生产的关键工序

如题所述

面团的调制
(1)
韧性面团的调制:韧性面团俗称热粉。其面团的调制是生产中的关键工序。面团调制的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机械的正常运转,而且又是区别韧性饼干与酥性饼干质量的关键。加工韧性饼干使用湿面筋含量在36%以下的面粉为宜。如超过40%,可掺入为面粉量5~10%的淀粉。其投料顺序是先将面粉、水、糖等原辅料先投入和面机中混合,到一定时候再投入油脂进行搅拌。此时面团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一般控制在38~40℃。适当的面团温度可加速面筋的形成,缩短面团的调制时间。同时还要掌握面团的软硬度。韧性面团通常要求面团比较柔软,含水量一般保持在18~21%。软粉可缩短面团调粉时间,增大延伸性,减低弹性,提高制品疏松度,面片压延时不易断裂,光洁度高,对操作和制品质量都有利。为了得到理想的韧性面团,往往在调粉完毕后还须静置一段时间。因为面团在长时间的调制过程中,受到和面机浆叶的拉伸和撕裂,面筋常会产生一定的张力,使面团弹性不能较快地降下来。如能静置片刻(一般为10~20分钟),便可达到消除张国,降低弹性的目的。
在调制韧性饼干面团的过程中,一般都使用面团改良剂,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这样可调节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控制面筋的弹性强度和缩短调粉时间。但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过多会使二氧化硫残留在饼干中,影响饼干口味。按国家规定,亚硫酸氢钠每公斤不得超过0.3克(以二氧化硫计算)。
另外,对糖、油脂配比较高的面团,调制时间要适当延长;反之,则调制时间可相应缩短。这些多凭操作者的手感和经验来判断,很难作出硬性规定。一般是调粉到一定程度,操作者取出一小块面团搓捏成条后,手感柔软适中,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可塑性,不粘手,拉断面团时有较强的处伸力,并有适度缩短的弹性,则可认为面团已达最佳状态而进入下道工序。
(2)酥性面团的调制:酥性面团俗称冷粉,要求有较大程度的可塑性和有限的粘弹性,使面片有结合力,不粘辊筒和模型,烘烤后有一定的胀发率。为此,最主要的是在面团调制过程中,控制面筋的吸水率,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形成有限的胀润度,以保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酥性面团的投料顺序是先将糖、油、水等辅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投入面粉、淀粉等原料制成面团。酥性面团的配料中,糖和油脂的配比较高。粮和油都是控制面筋润度的生要原料。如糖的用量少,则面团筋力大,可塑性差,面坯易变形。如糖的配比过大,则面团粘性大,成形操作困难。油脂也是一样,用量不足,则制品不疏松,面团可塑性差;反之,则使面团过软,结合力差,易碎断等问题。同时加水量的多少也与面团的软硬度和面筋的形成量有关。在生产实践中,较软的面团易于起筋,调粉时间宜短;反之则调粉的时间适当增加。一般油、糖较少的面团偏硬,即用控制水量来限制面筋的胀润度,防止弹性增大而变形。
调制面团时的水温决定着面团的温度。一般酥性面团的温度应控制在26~30℃为宜。面团的最佳水分含量为16~18%。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操作和制品质量都不利。在实际生产中,夏季可掺用冰水以调节面团温度,冬天则可用温热的糖水调制面团,以适当提高面团的温度。总之,这些都有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在调制面团的过程中,要不断用感官来观察面团的成熟度。即取出一小块面团,用手搓捏时不粘手,软硬适度,面团上的手纹痕迹清楚,用手拉断面团时无缩短的弹性的现象。此时即为面团的调制已达最佳状态。
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面团调制完毕后的成型前必须经过辊轧。其目的有三:
(1)
使面团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和一定厚度的面片,在运转中不会断裂,可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洁度。
(2)
辊轧可排除面团中部分气泡,防止在烘烤后制品有大的孔洞。
(3)
韧性饼干经多次辊轧,可使制品横截面有均匀的层次结构。
一般粘结力差的面团辊轧次数多,粘结力好的次数可以减少。但韧性面团与酥性面团对辊轧的要求不一样。酥性面团由于糖和油脂的配比较高,质软易断,不象韧性面团要经多次反复辊轧,也可以直接通过成型机的2对或3对辊筒压制成面片。酥性面团轧成的面片韧性面团厚(约2厘米)。同时酥性面团在辊轧前不象韧性面团要经长时间的静置,面团调好后即可直接成型。
目前已定型生产的辊轧机有B.P.560
型和P.610型两种型号,可参阅产品说明书,在市面选购。
经辊轧工序轧成的面片,可经各种型号的成型机制成各种形状的饼干坯。成型机按配方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摆动式冲印成型机、辊印机、挤条成型机、钢丝切割机、挤浆成型机、仿花成型机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使用的大多的冲印式成型机。如上海食品机械厂生的的B1-610、BI-560和BⅡ-620。
饼坯的烘烤、冷却、包装和贮藏
成型后的饼坏移入烤炉进行烘烤,饼坏经高温短时间加热后,使饼干变为金黄悦目,疏松可口,并有令人愉快的香味。饼干在烘烤中的水分变化可分为三个过程,即进炉开始阶段的少量蒸发过程,中间阶段的快速脱水过程,后阶段的恒速蒸发过程。
第一阶段从入炉开始,时间约1.5分钟,表层温度可达120℃,水分蒸发多在表层进行,主要为游离水。
第二阶段的表层温度约120℃,中心温度迅速上升到100℃以上,时间约2分钟。排除的水分除游离水外,尚有部分结合水。
第三阶段的脱水速度减慢,排除的水分以结合水为主,因此烘烤时间要长些,一般约2~3分钟。
烘烤炉的温度随饼干品种与块形大小的不同而异。一般饼干的烘烤炉温保持在230~270℃左右。如炉温过高,则饼坏入炉后,水分急剧蒸发,表面形成硬壳,严重地阻碍了内层水分的扩散与蒸发,形成饼干外层焦枯内层不熟的现象。
烘烤完的饼干,刚出炉的表面温度约180℃。中心温度约110℃,饼干呈柔软状态,必须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饼干亦由软变硬而定型。冷却后的饼干温度约为30~40℃。冷却时间约5~7分钟,即可进行包装。饼干如果不经冷却而包装,则饼干热量不易失散,产生潮气,口感不松脆,饼干内的油脂也易氧化哈败,甚至发生霉变而不能食用。
饼干的包装材料有白铁皮、复合薄膜、聚乙烯塑料袋、纸板和蜡纸等。为了考虑包装材料的经济合理,一般多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及纸箱,纸箱外面用绳带扎紧。
饼干的贮藏一定要考虑有较好的贮藏条件,饼干适家于干燥、空气流通、低温和无日照的场所。贮藏室温度最好在20℃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70~7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4
面团的调制是生产中的关键工序。
1、调制韧性面团:韧性面团俗称热粉。面团调制是否恰当,不但关系到机械的正常运转,又是区别韧性饼干与酥性饼干质量的关键。加工韧性饼干使用湿面筋含量在36%以下的面粉为宜。如超过40%,可掺入为面粉量5~10%的淀粉。投料顺序:先将面粉、水、糖等原辅料先投入和面机中混合,到一定时候再投入油脂进行搅拌。面团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一般在38~40℃。适当的面团温度可加速面筋的形成,缩短面团的调制时间。同时还要掌握面团的软硬度。韧性面团通常要求面团比较柔软,含水量一般保持在18~21%。软粉可缩短面团调粉时间,增大延伸性,减低弹性,提高制品疏松度,面片压延时不易断裂,光洁度高,对操作和制品质量都有利。为了得到理想的韧性面团,往往在调粉完毕后还须静置一段时间。因为面团在长时间的调制过程中,受到和面机浆叶的拉伸和撕裂,面筋常会产生一定的张力,使面团弹性不能较快地降下来。如能静置片刻(一般为10~20分钟),便可达到消除张国,降低弹性的目的。
在调制韧性饼干面团过程中,一般都使用面团改良剂,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可调节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控制面筋的弹性强度和缩短调粉时间。但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过多会使二氧化硫残留在饼干中,影响饼干口味。按国家规定,亚硫酸氢钠每公斤不得超过0.3克(以二氧化硫计算)。
2、调制酥性面团:酥性面团俗称冷粉,要求有较大程度的可塑性和有限的粘弹性,使面有结合力,不粘辊筒和模型,烘烤后有一定的胀发率。为此,最主要的是在面团调制过程中,控制面筋的吸水率,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形成有限的胀润度,以保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酥性面团的投料顺序是先将糖、油、水等辅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投入面粉、淀粉等原料制成面团。酥性面团的配料中,糖和油脂的配比较高。粮和油都是控制面筋润度的生要原料。如糖的用量少,则面团筋力大,可塑性差,面坯易变形。如糖的配比过大,则面团粘性大,成形操作困难。油脂也是一样,用量不足,则制品不疏松,面团可塑性差;反之,则使面团过软,结合力差,易碎断等问题。同时加水量的多少也与面团的软硬度和面筋的形成量有关。在生产实践中,较软的面团易于起筋,调粉时间宜短;反之则调粉的时间适当增加。一般油、糖较少的面团偏硬,即用控制水量来限制面筋的胀润度,防止弹性增大而变形。
调制面团时的水温决定着面团的温度。一般酥性面团的温度应控制在26~30℃为宜。面团的最佳水分含量为16~18%。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操作和制品质量都不利。在实际生产中,夏季可掺用冰水以调节面团温度,冬天则可用温热的糖水调制面团,以适当提高面团的温度。总之,这些都有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在调制面团的过程中,要不断用感官来观察面团的成熟度。即取出一小块面团,用手搓捏时不粘手,软硬适度,面团上的手纹痕迹清楚,用手拉断面团时无缩短的弹性的现象。此时即为面团的调制已达最佳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