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文章作批注?如何写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N3阅读指导——如何给文章批注
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给文章做批注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如何给文章批注呢?我结合一些文章具体说说.
每次读一篇文章,我就习惯于让学生这样做:第一:快速浏览文章,划出不懂的地方,圈出难理解的词语;第二: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准确读音和含义;翻阅相关的资料,读懂难句子的含义.阅读如果就停留在这个层面,那意义不大.我们必须学会品读文章,透过文字与作者进行情感和心灵的交流.那么就是第三: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并在文本上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这很容易,但要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就感到有难度.刚一开始,他们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怎样评价文章好的地方,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给文章做批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找到关键词语.如《五彩池》中的“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我喜欢“没想到和真的”这两个词语,它们写出了自己看到五彩池惊喜的心情.)
又如《跳水》中的“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我喜欢关联词“一……就……”,它写出了水手们救人时急切的心情和快速的动作.)
二、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池比作彩带,颜色特别好看;把水池比作镰刀、盘子、莲花和葫芦,形状千奇百怪.它这样一比喻,我读着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让我明白了五彩池这么美丽的缘由.)
三、标点符号的运用.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省略号写出五彩池的形状不仅仅是作者描述的这几个,还有很多,让我对五彩池的美丽产生更多的遐想.)
又如《少了一个马掌钉》中的“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第一个马字后面的感叹号表达了国王的着急,第二字马字后面的逗号表达国王的沮丧,第三个马字的句号就意味着国家就因为一匹少了小小的马掌钉的马而被颠覆了,太可惜了.)
四、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精彩.
如《跳水》中的“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zī)牙咧(liě)嘴做着怪样.”(爬到、钩住、挂、坐、扭和做等几个动词就写出了猴子的调皮捣蛋.)
在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这里没有介绍谁说话,有的句子甚至不完成,但它却写出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船长的镇定自若.我喜欢这简短有力的对话.)
《穷人》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这一段桑娜的自言自语,反映了桑娜的矛盾的真实心情,更表现桑娜善良的品格.我很喜欢.)
五、文章的空白之处作批注.《穷人》最后似乎没有结尾.(桑娜和渔夫的领养了西蒙的孩子,以后他们生活会怎么样呢?我有些担心.我喜欢这样的结尾.)
六、疑惑之处作批注.
如《五彩池》中的“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这里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呢?是为了表达池水好看吗?)
又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船长为什么随着轮船沉入海底?人们就这么凝视着他这样沉进大海?见死不救?我不明白.)
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样一句话,一个词语,每个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感受也有变化.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当时自己读书体会.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