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争与不争的名言诗句(关于不争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1.关于不争的诗句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人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解说]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2.关于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名言

关于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名言有:

1、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简介】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西汉时期文学家、古琴演奏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封淮南王。

2、学会以最简单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英国〕弥尔顿:《失乐园》

【简介】约翰·弥尔顿,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3、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经验。——〔英国〕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简介】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186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78年发表小说《还乡》,1896年发表小说《无名的裘德》,《无名的裘德》中因为讲述男女主角是表亲的婚恋,导致哈代受到舆论攻击,自此哈代不再写作小说。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诗剧《列王》。

4、一个人应当摈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英国〕史蒂文森:《为了少男少女》

【简介】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绑架》《卡特丽娜》等。早期他到处游历,为其创作积累了资源,后期致力于小说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作品风格独特多变,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巨大。

5、生活有千百种形式,每人只能经历一种。艳羡别人的幸福,那是想入非非,即便得到也不会享那个福。——〔法国〕纪德:《窄门》

【简介】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纪德一生著有小说、剧本、论文、散文、日记、书信多种,主要作品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等,戏剧《康多尔王》,散文诗集《人间食粮》,自传《如果种子不死》,游记《刚果之行》等。

6、人应当使自己的身心洁净起来,克制自己固执己见的癖性,变得有接受力、有鉴别力,并且对别人有帮助。——〔美国〕莫里斯:《开放的自我》

【简介】威廉·莫里斯,出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自学成才的工匠。1868年至1870年间出版的叙事诗集《地上乐园》,借古希腊到中世纪的传说一抒胸中块垒。他亦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但极少留下画作。

3.不争的名言事例

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相反,他们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好事者传得沸沸扬扬。

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梁启超读完文章后,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

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一些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仍相互提携,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他们在学术上是“死故”,但在生活中是挚友,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4.找点关于“不和他人争输赢”的诗句

让他三尺又何妨

----赋诗息争端

《宋稗类钞》记载,尚书杨玢告老还乡。他家的老屋被邻居侵占,家族的一些后辈要去告状,送来状词让杨玢过目。杨玢在后边题诗一首: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后辈见诗,就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明代礼部尚书杨翥,住宅也被别人侵占一两尺,家里人来告诉他。杨写诗一首:

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

占地的邻居知道了,不禁又惭愧又佩服,主动退还所占土地。

明人《国朝典故》载:明代南京大理少卿杨复,家里养两头猪,每天叫童子到后湖采萍藻来喂猪。这一天,童子又到后湖去,碰到法司的家人,因为采萍而吵架,结果,童子被打,回家向主人哭诉。杨复听了,作诗一首:

太平门外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

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

法司听了,亲自到杨家道歉。

安徽桐城有一个小巷,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六尺,名曰六尺巷。这里是清高官张英的故居。六尺巷的碑铭上这样记载:“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一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得名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是美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