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怎么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绝句那幅画的作文怎么写300个字

春天在万物沉睡之中悄悄向我们走来了,唤醒了一切沉睡的生命。春天的脚步轻盈地走过田野,小草偷偷地破土萌芽。走过冒密的树林,树木苏醒了,抽出了绿嫩的枝条。走过宽阔的花园,花儿开出了娇艳欲滴的花朵。走过被冰冻的河面,冰雪融化了,河水淙淙地流着。小动物们也都全部出来了。大诗人杜甫也出来散步放松心情,他沿着河流一直往下走,觉得心里十分舒畅。

春天的早晨也刚刚开始了。太阳渐渐地升上了如蓝宝石一样蔚蓝蔚蓝的天空,风和日丽,阳光照亮江河山川都十分壮丽,小动物们快乐的玩耍着,小朋友快活的出来放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风筝。一阵春风轻轻拂过,传递着花的香味。燕子忙碌的飞来飞去衔泥土回去做巢,养育幼小的燕子。一对一对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的休息。

大诗人杜甫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提笔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水鸳鸯。

2. 四年级下册绝句 这首古诗写作文怎么写

寒来暑去,四季更替。我已经经历了十几种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季节体验,给我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由于性格不同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同,当然感受也不一样。

《赞春》

春季,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他是一个不冷不热、非常温馨的季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虽然秋天凉爽,但盛气不足,不像春天。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早晨,盛气不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错的,春天就是一位千姿百态的小姑娘,哺育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小草偷偷的从地理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韵夏》

夏天,柳树长出了嫩嫩的绿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闭上眼,树上挂满了桃子、杏子、梨儿,让人回味无穷。一阵风过后,树上的花儿轻轻地落在了地上,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秋之韵》

凉爽的秋季,瞧去一片金黄色。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真想时间永远停留在金色的秋季。秋季是农民伯伯最喜欢的季节,劳动了一年希望赢得一年的好收成。

《诵冬》

白雪皑皑的冬季,是老年人最难熬的季节,空气寒冷。反而是小孩子喜欢的季节,冬天里下了雪,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在自家的院子里堆一个最漂亮的雪人。传说“年”见到雪人,会被雪人净化,变成一个纯洁、快乐的年。

寒来暑去,四季更替。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景观,只有在一次的“寒来暑去”!

3. 怎样围绕杜甫的绝句写一篇作文

糁径杨花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4. 绝句那幅画的作文怎么写300个字

大诗人杜甫也出来散步放松心情,他沿着河流一直往下走。

春天的脚步轻盈地走过田野,小草偷偷地破土萌芽。走过冒密的树林,树木苏醒了,抽出了绿嫩的枝条春天在万物沉睡之中悄悄向我们走来了,唤醒了一切沉睡的生命。

一对一对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的休息、五颜六色的风筝,春风花草香,觉得心里十分舒畅。春天的早晨也刚刚开始了。

太阳渐渐地升上了如蓝宝石一样蔚蓝蔚蓝的天空,风和日丽,阳光照亮江河山川都十分壮丽。一阵春风轻轻拂过,传递着花的香味。

燕子忙碌的飞来飞去衔泥土回去做巢,小动物们快乐的玩耍着,小朋友快活的出来放着形状各异,提笔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养育幼小的燕子,冰雪融化了:迟日江山丽。泥融飞燕子,沙暖水鸳鸯。

走过宽阔的花园。小动物们也都全部出来了,河水淙淙地流着,花儿开出了娇艳欲滴的花朵。

走过被冰冻的河面。大诗人杜甫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

5. 绝句怎么写

第一,我问你你会写古诗吗?古诗除了炼字用句之外,还讲究意境。

绝句不过是近体诗的一种,而近体诗也不过是古诗的一种,所谓近体诗,就是讲究格律押韵的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就是四句话,律诗就是八句或者以上的,八句以上的律诗又称长律或者排律——绝句和律诗合称为【格律诗】,又称【近体诗】。

无论绝句也好,律诗也罢,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由于你只问绝句,我就先发绝句的格律。五言绝句1、仄起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2、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3、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4、平起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七言绝句1、仄起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2、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3、平起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4、平起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我来解释下,凡是我用括号括起来的,表明这个字,比如(平),表明这里最好用平,但你要用仄也行,(仄),最好用仄,用平也无妨。

没用括号括起来的,表明这里的这个字必须用这个律。后面的句子写了一个(韵)的,表明此处要押韵——你可能发现了一个规则,其实很简单,——格律诗要押韵的韵脚必定是【平声】。

像《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就不属于【格律诗】即【近体诗】,他属于【古体诗】,另外的如【诗经】、【汉诗】(参考三曹的诗)、【骚赋】(以屈原为代表)、【乐府】(如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对格律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连韵脚都不是十分严厉,但不代表完全没有格律,比如古体诗特别流行结尾三连平,即比如一句诗7个字,可能是XXXX平平平,这又叫古风味,但古体诗又没有具体的标准,他完全是按照朗诵、音乐之美来结合出来的。绝句不要求对仗,不同于律诗。

如果是普通的八句律诗,那么要求是中间四句,每两句都需对仗,而头尾两句不需要对仗,举例:《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需要对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需要对仗)但你头尾两句要对仗也可以,比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处对仗,但不需要对仗,对仗亦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处对仗,但不需要对仗,对仗亦可)当然,绝句你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处对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处对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此处不对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处不对仗)PS:排律,超过8句的律诗,除了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其余都要对仗。

6. 怎样写绝句

在此我想简明扼要地说个基本要领,给有兴趣的朋友做快速入门之用.如果你非要写一首完整的绝句,那么我不得不提到格律.先谈平仄,简单地说,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就算仄声.具体规则如下:五言绝句——第一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种: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三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第一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并非铁板一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中数字是指每一行的第几个字.再讲压韵.压韵是非要不可的,在偶句的末字.如果在首行的末字就押上,则更佳.简单地说,凡韵母相同的字都算压韵.对于是否对仗,绝句里没有要求.好吧,说之不尽,但知道这些就可下笔了.不尽之处,下次再谈.。

7. 绝句怎么写

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

传统诗词的写作方法(一)声调 传统诗词讲究音乐性,易诵能唱,容易记忆。所以它的写法强调懂得格律,过去便有人将它称为格律诗。

懂得传统诗词的格律,要先从字的声调入手。从前的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去。

古人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故声调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分清平仄两个字。 有人研究过,认为粤方言(白话)更接近古代的语言,所以懂得说白话的人,要区分平仄声比较容易。

平是平顺的意思,声音比较响亮动听,能拖长,也就是如一条平坦的路径,可以顺利的走下去。仄是倾斜的意思,属仄声类的字,声音比较拗屈难听,较短促,如人为想将它拖长,则不可能。

要正确运用此平仄声判断方法,最好是将同拼音不同调的两三个字来对比,如钟和众、期和企、花和画等,前者和后者一读白话声,便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悦耳、平柔,属平声;后者聱牙、急迫,属仄声。 习惯于区分现代新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人,要知道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散到新四声中去。

那么,分散到上声和去声的入声字,自是仄声;这里十分要注意的是已分散到阴平和阳平去的原入声字。如“插”字和“差”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同音,同属阴平声调,但如读起白话来,便有很大区别,又如现代普通话“衣”“一”。

同音,但在古语中“一”是入声字,“衣”是平声字,是不容混淆的。所以,只懂得现代普通话而不懂得白话的人,要正确区分出传统的平仄声,必须手上有一本《词林正韵》之类的工具书不可,特别是要掌握好入声字这一类。

除了查工具书、字典或词典这一手段外,多背熟一些古代名篇,也能正确区分某些疑难字的音调,在同一句中,唐诗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也就是说,一句子中的第二、第四或第六的双数字,平仄必须按固定格式,不能混乱。如上面提到的“画”字,如果用其他方法无法判出其平仄声归属,我们的头脑中立时涌起“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名句,那么按照同句的平仄相间的句式,便很容易判断出它属仄声。

至于,同句平仄相间的规律又该是如何呢?这是我们在下一回要谈到的主要内容。 传统诗词的写作方法 □ 符瓦 (二)句式 在律诗和绝句中采取的句式,大多是采取前为双后为单的词组组合法。

如“床前/明月/光”,为2/2/1句式;“风急/天高/猿啸哀”为2/2/3句式;“凤凰台上/凤凰游”为4/3句式;“于无声处/听惊雷”为另一种类型的4/3句式。词的不同之处,是大量采用前为单后为双的词组组合法,且此种句式在不同词牌不同地方与前双后单的句式是不能混乱的。

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和“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个七言连续句,前者是前双后单句式,后者是前单后双句式,为3/4句式。词中有的五言句也是这样,如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 赋》的“正惊湍直下”,为1/4句式,与“床前明月光”的句子结构截然不同。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声调,一般是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除结尾字的押韵规律外,逢双数的字,必须是平声和仄声错开,为此只有两种情况:仄平仄和平仄平。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二四六位数的字,分别是急、高、啸,为仄、平、仄声;而一三五位数的字分别为风、天、猿,都是平声,却不妨碍入律,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意思。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二四六数字分别是无、处、惊,为平、仄、平声;而一三五数的字分别为“于、声、听”,为平平仄声。

一般情况下,单数位的字是不论平仄声的,但应力争避免“三平脚”或“三仄脚”,也就是说,不要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所以五言字的第三位和七言诗的第五位的字,有时就需要讲究一下。

此外,犯“孤平”即同一句诗除韵脚外,只出现一个平声字,也是诗家之忌,但此内容较复杂,还有较深一层的“补救”方法,作诗者在初始可以抱着“不以词害意”的创作观点。 词里的平仄声,要求更为严格,相当多的长调都不能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写诗格式去做,必须对照词谱的固有格式去填写,所以说是“按谱填词”,这样说来,学写词的人,手上有一本“词谱”之类的工具书是有必要的。

如最简单的《十六字令》,它的定格是“一(韵)1┃--┃┃-(韵),--┃(句)+┃┃--(韵)”其中一是平声,┃是仄声,+是可平可仄的地方。由此看来,写词要比写诗难。

有的初学者以为只是符合词牌那规定的字数就可以算是该词了,不讲句式和平仄规律,随意填写却冠上词牌名,谁知是贻笑大方。 传统诗词写作方法 □ 符瓦 (三)格律 律诗从第一句到第八句,平仄的“二四六分明”,简单说是“对粘”关系:“对”是相对的意思,也就是说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平仄要相反,如果第一句的二、四、六位字为平仄平,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就应为仄平仄。

“粘”是粘贴的意思,就是说下句与上句的平仄相同,如第二句为仄平仄,那么第三句也是仄平仄。再往下推,都是这样对粘下去,第四句和第三句对、第五句又和第四句粘……试看杜甫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