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精神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6-08
近日以来,一场旨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精神,为实现“申博”目标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求索精神大讨论正在美丽的三大校园内如火如荼的进行。一时之间,讲求索、论求索、实践求索的风气在大学城蔓延开来;将求索精神的思想精髓高度提炼、深入挖掘、科学归纳,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和建设的一面旗帜、真正成为全体三峡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已经变成三大人的共识,并形成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学城师生的思想。但我们在欣喜激动之余,也看出了一些在本次大讨论中间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即本次大讨论的参与面不广。从学校的各大主流媒体和负责此次大讨论的老师介绍我们了解到,作为学校的最大群体的学生对此次讨论参与甚少,甚至是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和思想,使“求索”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是本次大讨论的初衷之一,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现实与这一良好的初衷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应对着一局面,成了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性问题。作为一个学生,有感于对求索精神大讨论的肤浅认识,于是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智者共飨。

愚以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广大学生“对求索精神“认识不足有关。的确,“求索”作为三峡大学校训,已被全校师生认同和接受,已经成了三大人耳熟能详的一种精神体现所在。但这种认识恐怕又是相当肤浅的:诸如什么是“求索”,为什么“求索”,怎样“求索”,“求索”精神的特征、核心、内涵是什么,“求索”精神的价值追求、“求索”精神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求索”精神如何体现爱国忧民意识、“求索”体如何体现追求真理精神,如何实践“求索”精神、“求索”精神的物质载体如何规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弄清楚的人---特指学生---恐怕是少之有少。缺乏了对求索精神的系统的详细的了解,想要在“求索精神大讨论”中有什么新思想、新认识无异于天荒夜谈、纸上谈兵,即使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因为缺乏体系而“欲说还羞”。在与一些同学的交谈中也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证实,他们普遍这样表示:“求索精神大讨论”需要很强的理论知识、严密的逻辑结构、较高的社会地位,否则在这场大讨论中大放厥词是不自量力。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表示,“求索”作为我校的校训、一种精神所在,在经历了持久的耳濡目染后反而变的平淡甚至是麻木了,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讨论的兴趣。基于这些认识,广大学子不敢、不想在这场大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作为一个三大学子,应该如何在这一场大讨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即先求知,再求实,后求索。

首先要求知。这里的“知”应该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认识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求索,如何求索,我们与求索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简单而复杂的问题。这是我们深入开展和参与这场大讨论的先决条件之之一。否则,我们在这一场大讨论中就没有发言权,即使是勉强的发表一些看法也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落入俗套、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参与求索精神的大讨论,不仅要知彼,而且要知己。所谓知己就是要认清自己当前的知识储备、认识层次,以使自己在求索精神大讨论中能量力而行,而不至于忽视自己的真实能力去探讨一些要求具有高理论水平、深知识储备的问题,(如求索”精神与办学理念、指导思想,“求索”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那样不仅让我们感觉求索离我们很远,更会打击我们参与探讨的激情。

其次是要求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重要主张之一,也应该是我们大学生要践行的行为之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当前最大的“实”就是如何创造性的学习、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在校时间、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未来,要完成这样一个在大学期间集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没有求索的精神是难以实现的。当前就应该抓住开展“求索精神大讨论”的有力时机,深入思考,科学分析自己的奋斗历程,把自己的思想、实际行动融入到这场大讨论中去,联系自己的实际讲求索、论求索、传承求索、践行求索。这样不仅能解决当下面对“求索精神”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丰富了这次大讨论的内容。

再次是求索“求索精神”。距离产生美。或许是我们我们每天看“求索”、讲“求索”、听“求索”,以致于我们现在都麻木的面对“求索”。因此,面对这一现实我们也不得不开始反思,我们对我们耳熟能详的“求索精神”到底知道多少?我们对他的了解到底有多深?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广大的学生对“求索精神”的认识是相对肤浅的,仅仅是停留在了屈子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表征认识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迫使自己重新认识我们所“熟知”的求索精神,对“求索精神”本身来一次深入彻底的“求索”。至于到底该怎么去深入彻底的了解“求索”,恐怕我们首先还要去源头上追寻其本质所在,重温屈子的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求真笃学的行为作风、勤劳奉献的实践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漠视古代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具有忧郁气质的、现代气息的网络文学,沉溺于那些富贵温柔、烟柳繁华的虚幻世界,远离了真正的文化土壤,因而它们淡漠了屈子的伟大情怀,因而他们的思想趋于干涸,进而对于求索精神没有了感觉。因此,面对这一现状,首先我们就要用甘醇的文化汁液去浇灌思想的幼苗,使其能茁壮成长,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比如求索精神,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求索的表现。当然了,仅仅从源头上下功夫是不够的,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我们应该从屈子以外的地方,从古代文化以外的地方,从中华文化以外的其他地方去求索“求索精神”,使我们的认识和讨论具有包容性、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传承性、知识性、导向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使我们的求索之树常青,求索之花常开。

求知、求实、求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不能渴求跨越式的发展。脚踏实地才能真正践行求索精神,才能让求索精神在三大学子中间开出绚丽的花朵、闪烁出耀眼的光辉,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三峡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三峡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最终引领我们实现建设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伟大目标。

浅谈“中华民族的“求索”精神!民族之魂!
浅谈“求索”
求,则追其源;索,则探其本。 求索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态度。 求索是一种渴望,渴望突破,渴望成功。不破则不立,没有突破,成功何来? 求索是一种信念,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自己,则事有所成,己有所获;相信他人,则有助于己,有益于人。
求索者,追求、探索者也。求立身之道,索立身之法。以“道”而立,立于“道”,则身正;以“法”而立,立于“法”,则万变不离其中,游刃而有余,以泰然处事也。 屈原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求诸于人,在知己之不足,所谓知耻而后勇;下求诸于己,在自省其身,所谓修身在于养性。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求索之心长存,则万事终有其价值体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