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法院院长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文言文《汪应辰传》翻译

汪应辰,字圣锡,是信洲玉山人。年幼时沉稳聪明,和一般小孩不一样,五岁时就知道读书回答他人的问话常常出语惊人,认识很多偏僻字。家贫寒,没有灯油,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接着白天看书。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一看就不会忘记。十岁能写诗,曾在乡校游学,郡里的学官戏弄他说:“韩愈十三岁能写文章,现在你像什么?”应辰回答到:“孔子有三千学生听他讲学,只有你还是这样。”绍兴五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年龄刚刚十八岁。御策用民力、吏道、兵势问他,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以诚信为根本,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皇帝看了他的策论,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竟然是个年轻人。引见者带汪应辰上前拜见皇上,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皇上立即想授予他官职,赵鼎说:“姑且让他到京城外任职,培养他成才。”于是授予震东军签判。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按等级等候,从这个时候,就先到地方上锻炼一年半载才回来。召回京城,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烩主张和谈。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和谈成功了,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了。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即使和金和谈了,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褒扬将帅,使他们滋生骄纵之心,认为休整军队,使老百姓修养生息可以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因此不防备可怕的原因啊?我希望不要认为和金和好了就没有忧患了,而是要常常想到忧患进行防备,像敌人来到一样。“奏折送上去后,秦桧很不高兴,贬汪应辰出京城做通判建州,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张九成被贬到邵州,朋友都和他断绝了往来,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为他感到危险。过了很长时间,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提拔做吏部尚书。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应辰上奏折反驳他。做户部伺郎兼伺讲。应辰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节约多余的开支,常常上书皇上说:"轮到值班的官吏值班三天,给他们增加的饭钱就一万缗;工匠洗器皿仅仅给百余千,而给官吏吃饭的钱就六百千;塑显仁皇帝的神像,半年时间不到,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两。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命令吏部加以裁减。授予 官职作吏部尚书,不久兼翰林学士和侍读。论及爱民六件事,在朝廷上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不高兴的人很多。……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遇到事情刚直不屈 ,流落岭桥十七年。秦桧死了,才得以回朝廷。刚正方直,敢于直言而不回避。……在淳熙三年二月在家中去世。

评论说:汪应辰学术精通,尤其以刚直被人称赞。……侍奉皇上忠诚,足以担当大任,可惜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得到使用啊!!

2. 文言文陆庐峰市砚翻译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①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②既还③邸,使门人往,以一④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⑤是。公曰:“⑥向观砚有⑦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陆⑧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官办的旅馆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把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字词注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既】:已经。

③【邸(dǐ)】官办的旅馆。

④【金】银子。

⑤【是】:对的。

⑥【向】:先前。

⑦【鸲鹆(qúyù)】鸟名,俗称“八哥”。

⑧【值】:遇到。

3. 陆卢峰市观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把砚台买回来。

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

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

4. 帮帮忙

这么长的翻译咋不加分。要求加分哈。

傅潜,是冀州衡水人。宋太宗还呆在藩王府中时(未即位),启用他跟随左右。太宗即位后,任命为殿前左班,三次升迁官至西班指挥使。出征太远,有一天两次被流矢所伤。后来又跟随皇帝出征范阳,为先锋攻打涿州,和契丹人发生战斗,生擒五百余人。第二天,皇帝路过他的军营,看见成堆的契丹人的尸体和遗弃的武器仪仗,高度赞赏傅潜。

军队凯旋回朝,傅潜被提拔为内殿直都虞侯。皇帝对枢密官(检察官)说:“傅潜跟随我出征有功劳,赏赐他一点(就可以了)。 ”

宋真宗即位,傅潜拜领忠武军节度使(战略要地设“军”,和明朝的“卫”差不多)。几个月后被召回朝廷任职。咸平二年,又出任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的行营都部署(军区司令)。契丹人大举入侵,靠近边境的城池堡垒都发送紧急求救信,傅潜率领部下的骑兵步兵八万多人,都准备好了铁挝、铁锤(做好了战斗准备),都想争先攻击契丹人。傅潜性格懦弱而不懂用兵之道,命令关闭城门守城,将领有请求出战的,傅潜就恶语斥骂。

朝廷多次从派遣使臣从小路前来,督促他出战,会同各路军队一起出击,范廷召、桑赞、秦翰等人也多次催促他出战,傅潜都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范廷召等人很气愤,于是嘲笑傅潜说:“你行事犹豫怯懦,简直连女人都不如。”傅潜听了不能回答。都钤辖(可能相当于司号队队长)张昭又多次劝诫傅潜,傅潜笑着说:“敌人声势浩大,我和他拼斗,不过是挫败自己的锐气。”而到不得已时,分派八千骑兵、两千步兵给范廷召,让他在高阳关阻击契丹军队,还许诺要派兵增援。傅潜却留下范廷召等人和契丹人惨烈地战斗而不去支援。

等后来真宗皇帝将亲自出征,皇帝又派遣石保吉、上官正率领军队从从大名(好像在河北,大名县)前去镇州、定州和傅潜会和。傅潜终究犹豫不决没有发兵,致使敌人侵犯了德州、棣州,又渡过黄河到达淄、齐,劫掠百姓,烧毁房屋。皇帝驻扎在大名却没有收到边境的捷报,而且各将领多次请求增兵,傅潜都不发兵。有打了胜仗的人,傅潜又隐瞒而不上报。皇帝因此大怒,于是派遣高琼独自骑马前往军营取代了傅潜,命令傅潜前往皇帝的临时住所。

到行宫后,傅潜就被交给了御史府(最高法院),命令钱若水(人名。可能是最高法院院长),这个案件和参劾案件一样处理,一个晚上就审理完毕。

百官讨论,按照法律傅潜应该斩首,很多跟随皇帝出征的大臣上书请求诛杀傅潜。皇帝赦免了他的死罪,下诏书撤除傅潜的官职和爵位,和他的家人一起流放房州。傅潜的儿子担任内殿崇班,同样处罚,撤除了他的职责并和他父亲流放到同一个地方,也没收了他的财产。

咸平五年,碰上皇帝大赦天下,傅潜迁移到汝州。景德初年,被起用为汝州团练副使(市公安副局长),后改任左千军上将军(可能相当于军长),分管西京(洛阳?)守备。大中祥符(四个字一起,是一个年号,1008-1016)四年,皇帝西巡到洛阳,于是命他随同回京城(开封),提拔为监门大将军(京城城管的头子),归还了他以前被没收的房屋。过了些时候,任命他为左金吾街仗(皇帝礼仪队队长)。天禧元年,挂了。

这人太龊了,按兵不救,该杀。

看我翻译的多认真哦。强烈要求加分呵呵。

5. 李崇矩,字守则.文言文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4.C(直:通“值”,价值)

5.C(①是说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现李崇矩采用怀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财物遗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误。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这里的“遗”应该翻译为“赠送”,不是“遗落”)

7.(1)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注意“戮力”“奖”“构”“罹”的翻译,注意“为……所”被动句式)

(2)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注意“因”“槁”“愿”“榇”的翻译,注意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祐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发谨慎。弘肇被诛杀时,得以身免。

周太祖与弘肇向来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后,访求弘肇的亲属故交,找到崇矩。对他说:“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你是史氏家的故吏,请你替我寻找他家的近属,我要怃恤他们。”崇矩推荐史弘肇母亲的弟弟福。崇矩历来主持他家家事,把财产都收集拢来交给福,周太祖赞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军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砦,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改任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在碾子谷共同大败李筠的部队。泽、潞平定时,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图册,管理府库。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皇帝答应他的要求,赏赐很多。部队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张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开宝初年,跟从皇帝征伐太原。军队班师回朝途中,任命崇矩为后殿。驻扎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医诊治,命他乘凉车回京城。崇矩叩头说:“凉车是天子的座车,让我乘坐此车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坚决谢绝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天,黄河河防常常决口,诏令崇矩乘驿马从陕到沧、棣,巡视河堤。这年秋天,出京任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不久,改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部下军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一共值钱数百万,全部分给军士们,他们才被感动。当时黎贼扰乱,崇矩到他们的洞穴一一加以抚慰,把自己的财物赠送给酋长,黎人都感德归附。换任回朝,授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尉,赠谥号为元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