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颜氏家训(节选)》注释与鉴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书信鉴赏·家书·颜氏家训(节选)》注释与鉴赏

北齐·颜之推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②,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③,藏诸金匮④。生子咳㖷⑤,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⑥,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⑦,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⑧,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⑨,恣其所欲,宜诫翻奖⑩,应呵反笑⑪,至有识知⑫,谓法当尔⑬。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⑭;但重于呵怒⑮,伤其颜色⑯,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⑰。当以疾病为谕⑱,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⑲,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⑳,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㉑,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㉒。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㉓,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㉔,冀其自改。年登婚宦㉕,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㉖

父子之严㉗,不可以狎㉘;骨肉之爱,不可以简㉙。简则慈教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㉚,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㉛,悬衾箧枕㉜,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㉝,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㉞,《礼》有嫌疑之诫㉟,《书》有悖乱之事㊱,《春秋》有邪僻之讥㊲,《易》有备物之象㊳: 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㊴,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㊵。帝每面称之曰㊶:“此黠儿也㊷,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㊸,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㊹,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㊺;常朝南殿㊻,见典御进新冰㊼,钩盾献早李㊽,还索不得。遂大怒,訽曰㊾:“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㊿,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51〕、州吁之讥〔52〕。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53〕,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54〕,防守殿门〔55〕,既无反心,受劳而罢〔56〕。后竟坐此幽薨〔57〕。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58〕。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59〕,顽鲁者亦当矜怜〔60〕。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61〕,更所以祸之〔62〕。共叔之死〔63〕,母实为之。赵王之戮〔64〕,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65〕,袁绍之地裂兵亡〔66〕,可为灵龟明鉴也〔67〕。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68〕,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69〕,稍欲通解〔70〕,以此伏事公卿〔71〕,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72〕。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73〕。

[注释] ① 《颜氏家训》: 原本为七卷二十篇,此处选其第二篇。② 中庸: 此处是指中等才能之人。中: 和。庸: 常。③ 玉版: 刻写文字的石板。④ 金匮(kuì): 用金属做成的藏书或文件的柜子。⑤ 咳㖷(hái tí): 同孩提。指幼儿时期。⑥ 师保: 古指太师少保之类教育皇太子的老师。⑦ 凡庶: 平民百姓。尔: 如此,即像圣人那样进行胎教。⑧ 比及: 等到。⑨ 运为: 行为,所为。⑩ 翻: 反而。⑪ 呵: 斥责。⑫ 识知: 懂事。⑬ 法: 礼法。尔: 如此。⑭ 陷其罪恶: 使(孩子)陷入罪恶。⑮ 重: 难。⑯ 颜色: 脸色。⑰ 楚挞(tà): 用树枝条鞭打。⑱ 谕(yù): 比喻。⑲ 勤督训者: 经常监督训斥孩子的人。⑳ 王大司马: 王僧辩,梁代人,字君才。任太尉、车骑大将军等职。母魏氏性甚安和,恒自谦损,不以富贵骄物,世人称之。㉑ 湓(pén)城: 今江西九江市。㉒ 勋业: 功勋伟业。㉓ 遍于行路: 让满路的人都知道。㉔ 文饰: 掩饰。㉕ 婚宦: 到结婚、做官的年龄。㉖ 周逖(tì): 梁代人,元帝时任壮武将军、高州刺史等职,其人 *** 残酷无信义。衅: 祭也,以牲口血涂鼓曰衅。㉗ 严: 尊严。㉘ 狎(xiá):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㉙ 简: 淡漠疏远。㉚ 命士: 古时指士阶层的人。㉛ 抑搔: *** 。㉜ 悬衾(qīn)箧(qiè)枕: 把被子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㉝ 陈亢: 孔子弟子。远其子: 意为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㉞ 《诗》: 即《诗经》。㉟ 《礼》: 即《礼记》。㊱ 《书》: 即《尚书》。 ㊲ 邪僻: 邪恶怪僻。㊳ 《易》: 即《易经》。备物: 《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㊴ 琅邪王: 北朝齐慕容俨。十四岁时因在宫中举兵,被杀。㊵ 与东宫相准: 意为同太子的待遇相同。东宫: 太子所居住的宫殿。㊶ 面称: 当面夸奖。 ㊷ 黠(xiá): 聪明而狡猾。㊸ 礼数: 礼仪的等级。优僭(jiàn): 言礼数优待,不嫌他僭越过分。㊹ 十许岁: 十岁左右。六朝人讲数目时,均喜缀以“许”字,犹今言“左右”。㊺ 乘舆: 皇帝所用的车舆,这里代指皇帝。㊻ 南殿: 皇帝理政的殿堂。㊼ 典御: 掌管皇帝饮食的官。㊽ 钩盾: 掌管皇帝园林的官。㊾ 訽(gòu): 怒骂。《北齐书》载:“慕容俨器服玩饰,均与皇帝同。若皇帝先得新奇之物,送物的官员和工匠必定遭罪,太上皇和胡后仍以为不足。”㊿ 分齐: 本分齐限。〔51〕 叔段: 即共叔段。共叔段因受母亲姜氏宠爱,十分骄横,与兄郑庄公不和,企图谋反。后被郑庄公击败,逃往共国。另一说,为庄公所杀。〔52〕 州吁: 卫庄公之子,恃宠好武。后弑卫桓公自立,被卫国人所杀。〔53〕 矫诏: 假借皇帝的诏书。〔54〕 勒: 命令。麾(huī)下: 部下。麾: 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55〕 防守殿门: 《北齐书》载,慕容俨率京城军士三千余人屯守千秋门。〔56〕 受劳: 接受抚慰。〔57〕 坐此: 因此。幽薨(hōng): 悄悄死去。《北齐书》载: 慕容俨宫中作乱后,皇帝当时释放了他。后以出猎为名,夜四更召俨至,出至大明宫,拉杀之。〔58〕 均: 平等。〔59〕 贤俊: 贤良聪明。〔60〕 顽鲁: 愚昧迟钝。矜怜: 怜惜。〔61〕 厚之: 厚待于他。〔62〕 祸之: 给他带去灾祸。〔63〕 共叔: 即共叔段。〔64〕 赵王: 汉高祖刘邦之子刘如意。刘邦生前很宠爱他,想让他取代太子。刘邦死后,吕后将他毒死。〔65〕 刘表: 东汉皇室。有二子,一名琦,一名琮。他听信后妻之言,偏爱刘琮。刘表死后,刘琮即献荆州之地以降曹操。〔66〕 袁绍: 东汉末年大军阀。有三子: 谭、熙、尚。袁绍偏爱袁尚,致使兄弟不和。他死后,兄弟相争,最终被曹操所消灭。〔67〕 灵龟明鉴: 龟可以占卜,鉴可以照形,故以此为比喻。鉴: 镜子,古代用铜制成。〔68〕 书疏: 指奏疏、信札之类的文字。〔69〕 鲜卑: 北方少数民族,东晋时在北方建立魏朝。北齐皇帝高齐的祖先亦是鲜卑人,他喜欢弹琵琶,当时不少士大夫都因通晓鲜卑语和琵琶而官运亨通。但对汉人来说,这是一种变节行为。〔70〕 通解: 精通。〔71〕 伏事: 服侍。〔72〕 俯: 低头。〔73〕 汝曹: 你们这些人。

[作者]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文学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后江陵为西魏军所破,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有《颜氏家训》传世。

[鉴赏] 以《家训》而步于文坛,颜之推可谓古今第一人。故向来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说。颜氏生于南北朝之际,帝皇昏庸,臣子恬嬉。文坛上更是浮艳华靡,文章唯是风云之状,诗赋不出月、露之形。而颜之推却以儒为本,垂范立训,以贻子孙。其二十篇文章,虽不无瑕疵,然毕竟博雅宏达,颇有可观之处: 或指陈原委,剀切周详;或援古论今,益人神志;或训诫子孙,发人深省。其意深,其言质,其事详,其论要,朴素无华而又寓思精微。本篇专谈教子。古往今来,无人不爱其子孙,然只因爱法不同,造成子孙贤俊和不肖。颜之推从早教以成其习、严管而固其统、慈爱而不近于狎、平等而无所偏等等方面论之,确为治家教儿之药石,促子成材之良方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