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30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比较赏析
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以其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而著称。从意象美的角度赏析这首词,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提供一条新途径。
《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美在景物选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作者视野开阔,所选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从景物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将天地纳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对景物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立意的影响。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往往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因此他所选取的景物自然也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作者注重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来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通过使用“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红绿两色更为突出、丰富、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意象的组合也是《沁园春·长沙》意象美的一大特点。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含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毛泽东在这首词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来组合意象。通过这种方式,他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沁园春·雪》则通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手法,赞颂了祖国的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作者运用精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赋予了静态的景物以动态的生机。
毛泽东在注释中提到,《沁园春·雪》是反封底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他还强调,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此,须知主是写诗啊!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解和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