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能与你到老:最美抒情诗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叶芝,我最喜欢的外国诗人。

第一次读叶芝,还是这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
而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所爱恋的对象正值青春年少,有着靓丽的容颜和迷人的风韵。

若把话说在前面,这首诗我是完全喜欢不起来的。
是的,我们还不够年龄,不够成熟,我们叹服却难以共情。读起来颇有种《锦瑟》般的追忆与伤感
我们有时会崇尚真情,却难以真正理解。
直到后来,无意间得到一本《叶芝诗选》,我认识到这样一位诗人:

他在爱而不得中诉说着、践行着真情,
并顺手,将19世纪英文世界最美、最梦幻的诗句创造了出来。

韵脚解读:英文诗不同于中文古诗,主要以ABAB式、ABBA式(如前四句的dream、pride、betide、gleam)等的交替押韵

也许多人更喜欢轻柔淡写的文字而非华丽地堆砌辞藻,但叶芝,却在极致的浪漫主义中用诗词砌出了一个个梦境。
是的,叶芝的诗,绝不仅仅是像《当你老了》这样缠绵地吐露着深沉的真情。

我想,在这里,只为大家带来叶芝众多”主义“与元素中,最打动我的二者:唯美与永恒。
正如上诗《尘世玫瑰》,叶芝通过赋予玫瑰以永恒,并无刻意地塑造意境,却流于诗句将爱与唯美洋溢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也会借助各种意象、诗句重复、对称:

韵脚解读:前四句ABAB与后四句BAAB 中间的B共用

叶芝对于她的终身恋人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

下面这首诗多赋予了一种轮回与永恒的味道

“去恨,去爱,没什么抱怨。”
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求不得”——失意引发诗意从1889年遇到她的第一次起,茉德•冈昂就如影随形,不断出现在叶慈的梦里,心里,诗里;即便如今她已去世多年,却在叶慈的诗歌中永生。此后,叶慈又陆续向她求婚四次,一次一次地被惨拒。1917年,叶芝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向茉德•冈昂求婚,失败。好友格雷戈里夫人鼓励他继续努力,而他只回答了一句话,“不,我已经累了,不想再折腾了。”这时,离他在苹果花下对茉德•冈昂一见钟情,已经过去28年了。这一年,叶慈已经52岁了。

娓娓读来,诗人似乎宁愿愿意失去这世界,而仅仅是沉醉在纯粹的美中。
纯粹,这亦是我所推崇的,抛去”接受美学“,不去过多理解诗人或背景,而从纯粹的诗句中获得纯粹的美感。

你是否能想象,所有的诗,都为了一个求而不得的女人所写,以至于人们感谢这位名为茅德·冈的女子的拒绝,让诺贝尔文学奖上再添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后期转向了神秘主义与自我想象的象征主义。
本文重点仍在欣赏前者。
不妨看一眼除了”唯美“以外的主题。

——我最喜欢的诗之一
天鹅是叶芝的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通常,叶芝以天鹅象征人类的灵魂层面。
即使灵魂失去了某些激情之时,少些刻意地追寻美,而是去发现美。
试着如同天鹅般变得平静、优雅,也许,我们仍能收获远飞。

他淡淡写下墓志铭:
cast a cold eye , on life , on death , horseman , pass by .
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前行。

就这样,遗憾永远留在那个美丽而战乱的时代,一个传统而追逐美丽的诗歌时代。
而,诗以美本身必将永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