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ng的韵侓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求韵角是ong的古诗词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江城子-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江城子-刘辰翁

一年春事几何空。杏花红。海棠红。看取枝头,无语怨天公。幸自一晴晴太暖,三日雨,五更风。

山中长自忆城中。到城中。望水东。说尽闲情,无日不匆匆。昨日也同花下饮,终有恨,不曾浓。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朝中措-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少年游-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调歌头·快哉亭-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 诸位大神,帮我找一下押“ong”的诗

押“ong”的诗有: 1、中唐·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盛唐·李白《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4、北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清·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扩展资料: 1、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2、押韵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3、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押韵 百度百科_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百度百科_示儿 百度百科_清平调 百度百科_题西林壁 百度百科_竹石。

3. 诸位大神,帮我找一下押“ong”的诗

清平调(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P.S:23143257请注意一下这首。因为在古代的韵书分类中,峰字是与松,钟,重同韵的,但在现代拼音中分在了不同韵母中所以在这首诗中你会发现峰虽然韵母是'eng', 但也算押韵。选这首是为了向你说明,所谓的押ong韵的古诗的提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即使是在现在拼音写法中韵母相同的字,在古诗中可能也是属于不同韵脚, 作为诗人如果用错了韵,在古代是会被文人们笑话的,至少也会落个学艺不精的名声。所以如果你是想写古代小说, 要用这些诗来行酒令的话,注意至少选择押同一韵脚的诗。

韵律知识可以参考王力先生写的《诗词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