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一、原文

晚春⑴

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二、注释

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拟人手法。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如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称榆钱。才思:才气和思致。

⑸惟解:只知道。漫天:满天。

三、译文

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了,花草树木想方设法用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方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人间万紫千红。就是那杨花榆荚(钱),虽然没有艳丽的姿色,也不甘示弱,好似片片雪花在漫天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以展示春天的魅力。

四、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犹如处在人生的晚春。

五、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六、主旨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七、特色

诗人写晚春之景,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的哀景,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乐景。诗人一反一般诗人写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精神风采。立意新,寥寥几笔,便写出满眼春光,耳目一新的景象。与刘禹锡的《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