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底在说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01

引言

该电影是根据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3D电影,于2012年上映的,时长127分钟,豆瓣评分高达9.0。导演李安也因此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也许你不曾看过这部电影,但或许你曾看到过电影海报:一人一虎一救艇,飘荡在广阔的深蓝色大海上。

我想,如果这是一个单纯的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冒险故事:印度男孩在海上落难,与老虎为伴,历经艰难,最终得以解救。恐怕影片不会获得如此殊荣。

在唯美的镜头下面,藏着许多细思极恐的隐喻。而正是这些隐喻,表达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断引发着观者们思考、辩论。

你在看该影片的时候,会被那一幅幅奇幻而美丽的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镜头所震撼到,在影片末尾前你会感到内心的神圣,人与虎的相处会让你觉得美好而欢愉。

总之,是积极的烂漫的奇幻的美好的。

但是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但是想看这部电影,建议你看的时候关掉弹幕,以及停止阅读此文,可以看完了再过来看哦。

02

电影脉络

电影主线是一位作家了解到派的故事,想向他打听后将其写成小说,派说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就是电影的主要部分,人虎海上落难最终得以生存。第二个故事是简单的口述,没有画面感。

两个故事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前一个奇幻,后一个较为真实却残忍。

人们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而我觉得,真相是另一个故事,另一个只有派知道的故事。

影片刚开始,派并没有直接说这个故事,而是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长大经历,关于信仰,关于初恋女友等等。

影片大概过了30多分钟才进入奇幻之旅,有的人说剧情拖沓,但我觉得这些介绍都是恰到好处的,前面的介绍很多都是后面的伏笔。

就像是派的初恋女友说莲花藏在森林里,就像派说他记不清和女友告别的那一天,就像小时候派学游泳,就像派的父亲一只腿瘸了,就像派的妈妈小时候在地上画莲花给他们看等等。

两个故事开头是一样的,在印度的派一家开了动物园,但由于政策原因,他们濒临破产,需要到加拿大开始新的生活,所以一家人买了船票,把动物运到船上。但看似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大船沉底。

03

奇幻之旅

第一个故事是派坐上救生艇,侥幸逃脱。

船上的还有跳下来而摔断腿的斑马,坐在飘在海上的香蕉而来的大猩猩,一只癫狂的猎狗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猛虎,哦,还有一只老鼠。

猎狗很快咬死了斑马,不久也咬死了猩猩,当派危难之时,老虎从布下蹿出来结束了猎狗的狗命,再将攻击方向对准了派。

这时受惊吓的老鼠爬到派身上,派将老鼠扔进了老虎嘴中,并借助木板和救生圈逃到离船不远的海上。

派借助救生艇里储存的粮食以及指南熬过了些许日子,但是派知道,老虎饿极了最后一顿大餐就是自己,所以即使无法驯服老虎,也要试着和老虎共存,派做到了。

当派觉得和老虎都要死的时候,船飘到一座孤岛。派醒来慌忙吃着荒岛上的东西,并他将女友送给他的手链栓在树根上。

如果说前面的事情都很可信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就略显诡秘了。

因为没有人再见过那个荒岛,在那个荒岛上有成千上万的狐獴,深夜降临,理查德·帕克惊吓般的跑到船上,狐獴也都快速的跑到树上。

午夜惊醒,派看见白天的淡水湖变酸,湖中飘起了大量的海洋动物尸体,派看到一朵莲花,打开之后却有一颗牙齿。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食人岛,这也许是多年前和他一样流落至此岛的人的牙齿,他看到了继续留在着里的结局。于是,他选择离开。

最令人争议的镜头是这个岛的整个轮廓是一个躺下的女人。

第二天,派带着一些吃的离开这里,总共漂流了227天,返回陆地被当地人解救,而理查德·帕克连头也没有回的跳入丛林。

04

以假乱真

当派在医院调养的时候,保险公司的人来调查此事。但是对派说的经历表示质疑,首先香蕉不会飘在海上,其次那个荒岛过于荒谬。

于是派说了另一个故事。

猎狗是大船上的厨师,斑马是前面出现的一个佛教徒,大猩猩是派的妈妈,虎就是派自己。

佛教徒摔断了腿,厨师杀并吃了佛教徒。派因为放走了一只乌龟,厨师与派母起了争执,并将派母杀害扔到海里喂鲨鱼。

派心中的恶被激发出来,杀死并吃了厨师,得以生存。虎就是派心中的兽性,所以到了岸上,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派。

这个故事和第一个故事很多地方都是对应的,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也几乎相信了。但是第二个故事依然有漏洞。

首先香蕉不会漂浮这个问题派并没有进行修改,其次厨师不会杀了派的母亲之后将其扔到海里,他已经吃了佛教徒,打破了内心的障碍,所以他不会浪费这个“食物”,再者就是那个荒岛。

很多人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第一个故事是美好的,充满人性。

是说一位少年在绝境中不放弃希望,摸索生存之道,他勇敢、坚强、充满智慧。

而他又是幸运的,有一只猛虎为伴,最后还获得解救。

但是第一个故事充满了矛盾和破绽,第二个故事更接近真实。但是却将人的兽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过于残忍,于是人们选择遗忘。

05

未说出的故事

刚看完电影,我整个人有点懵。因为弹幕上总有刁民在谋害朕,说什么老鼠是他女朋友,荒岛是尸体等等,真个过程我看的毛骨悚然而又不知所以然。

之后我上网看了很多影评之类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看了很多版本,结合自己的分析我觉得接下来这个故事更真实也更加残酷。

第一个故事是为了出名,第二个故事是为了保险理赔,第三个未说的故事是为了生存。

派的父亲在登船之前给动物和全家人买了高额保险理赔,沉船事件是派的爸爸用炸弹有意为之,救生艇上是一家四口和派的女友。

本来是打算制造意外事故之后联系妈妈纪(派的叔叔)以获救的,不幸遇到风暴,他们在海上迷失,也无法和妈妈纪取得联系。

派说他记不清和女友分别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告别,女友偷渡,对应着老鼠。

还有就是电影结尾,派已结婚生子,他并没有回去找女友,妻子是另有其人。

而派却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拉维和女友的名字。

拉维激发派心中的恶念,女友救了自己。

就像派自己说的,他要感谢那个让他活下来的虎,他要感谢的其实是自己的兽性。

斑马是派的爸爸,因为派的爸爸腿本来就有一条是瘸的。猎狗是哥哥拉维,母猩猩是母亲,虎是派。

拉维本来就不太信神,小时候怂恿派去偷圣水。

当拉维杀害妈妈后,派心中的兽性被激醒,杀害了拉维并失控杀害了女友。

老鼠受了惊吓不会爬到人身上寻求保护,而是担心受怕的女友想要寻求保护,却被派扔向“老虎”口中。

第二个故事中派说母亲被扔到大海里,但有一个镜头是派捉鱼大口大口吃生鱼肉,之后他望着海底,看到莲花,看到母亲的脸庞。

我觉得那条鱼便代表派的母亲。

而那个人形荒岛,是派的女友。

白天的淡水胡,晚上用酸杀死水中生物,暗喻胃酸消化腐肉。成千上万的狐獴是蛆,所以这些狐獴不怕人也不怕老虎。

当派到岸边,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的离开,是说派的兽性的消失。

这个故事是我基于别人的说法以及电影细节而来的个人猜想,是更加残酷却更加真实。

从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人性与兽性的交融,是关于宗教与信仰的迷茫。

06

人性与兽性

首先咱们聊一聊人性与兽性。

与虎为伴的派经历了不同的心理变化。

刚开始虔诚的信仰神,到兽性被激发,自己的排斥与恐慌再到接受自己的兽性,最后获救兽性消失。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根本就是不确定的。因为它更处决于你所处的环境。

如果你衣食无忧,被人爱着体现出来的自然是善,如果你身处绝境,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兽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在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时候,祖母教导明兰对康姨母不应该赶尽杀绝。

引用的典故是韩信十面埋伏围攻项羽时,总不忘留一个出口,以防他背水一战,这个出口是让项羽看到逃出生天的希望。

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得留有余地。给别人余地的同时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赶穷狗入巷,必遭反噬。

泰戈尔说过: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此外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多样性,包括兽性。就如《荒原狼》中的哈里,后来发现自己体内其实有千千万万的灵魂。

高尚美好的东西和残暴恶毒的东西融为一体,母姓之爱和父性之爱合二为一,感受到幸福的同时也感受到痛苦。

所有相互对立的东西既在虎视眈眈地瞪着对方,又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

人具有神那样好的一面,也具有像野兽般顽劣的一面,这才是人类的真面目啊。

我们在文明社会里抑制自己的兽性,甚至是消灭。但是“虎”还留在心中,会在某一时刻被唤醒。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做事情需要留有余地,以防唤起别人的兽性。一方面要学会接受自己,以防唤起自己的兽性。

07

宗教与信仰

最后咱们聊一下宗教与信仰,这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

现在很多人推崇科技与理性。就我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而言,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没有信仰的宗教。

这部电影很多处都写了神、宗教、信仰。小时候派的迷茫,落难时派看到“神”的惊叹,虎被吓到时派歇斯底里的发问等等。

我想到了《人性的枷锁》中的菲利普,他也是一个瘸子,小时候相信神,就每天虔诚的祈祷神治好他的腿,但是到了他在心里定的那日,他的腿并没有丝毫变化,他失望极了,开始对神产生了怀疑。

我对宗教了解的不多,在看《少年谢尔顿》的时候,他们一家每天吃饭前都会祷告,有几集专门说宗教信仰的。

其实看外国的一些书或影视,很多都会涉及到这方面。

在孩童成长的时候,这个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惑。包括我自己,我小学同学中有星期天去跟着奶奶去做礼拜的。

有段时间就在我们村,也有一些妇女们聚在一起唱歌做礼拜。

我当时很迷惑,问妈妈我们信什么啊?我妈妈当时就说什么也不信,我是党员,相信科学。

相信科学是理性的,而有宗教信仰也可以是积极的。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信仰,最终的目的和意义几乎都是相同的,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在困境的人们心中注入一股力量。

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尊重不同人的宗教信仰。

上帝存在与否,这种事情难以下定论,也无法下定论。

信则有,疑则无。

有,则信。无,则尊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