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微观经济学导论: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1.1 稀缺性

1.2 生产可能性边界

1.3 机会成本

1.4 基本的经济问题

1.5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1.6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

1.7 市场经济

1.8 计划经济与混合经济

1.9 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角度

1.10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是社会问题的根源。

从本质上来讲,富裕的海湾国家不存在稀缺性。(x)

稀缺性: 这样的一种经济事实——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由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足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稀缺性的两个特点: 相对性和绝对性;①既定的资源和无穷的欲望;②任何阶段、任何国家存在;

稀缺性带来的结果: ①做任何事情、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成本;②产生分工和交换,形成商品和价格。需要付费才能获得商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用于表示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来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

生产可行性边界的特点: ①负斜率;②:凹向原点——越靠近最后一部分的资源,是越只是适合生产其中的一种,所以转换成另外一种的难度更大;

边际转换率: 资源配置进行到某种状态时把一种产品如Y转换成X的比率。(或者说是用后一个产品X替换成Y的比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计算方法=X/Y 或者△X/△Y

边际转换率特点

前提:经济已经进行到了某一个点;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的变化;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个位置的边际转换率是不一样的。

边际转换率是斜率,绝对值是不断递增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用处:

①用来说明稀缺性;(既定的资源能够生产出来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说明生产有无效率;越靠近,越有效率 ③说明资源配置(分析出是哪一种的数量更多)

④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边界不断往外扩展——说明增长ing)

机会成本: 一种选择或者决策的代价——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的其他最好用途的价值。

例子:

一、一块地,用于生产粮食,可获得230000,养鱼21000,开发房地产20000。现在选择粮食——机会成本——21000(放弃了其中一个最好用途的价值才是机会成本——而不是所有价值之和或平均;)

二、你获得一张60元的电影票,去看电影

①机会成本:时间成本+60块——虽然是赠票,但是可以转让出售、是具有价值的;

②如果是实名制的票,只能自己用——只有一个成本,时间成本,因为票没有价值

③黄牛炒票到了90元——时间成本+90;

关于机会成本的说明:

①所有资源都要考虑,时间和金钱;

②只与这些资源的现在价值相关(只与这些资源的现在最好价值有关)例3

③可以做到在既定历史开支下,收益最大;(例3)

④竞争条件下使用土地机会成本就是其市场价值(例4)

例子:

为了这个月的发电,

情景一:上个月用了120万购买煤炭;这个月上涨为150万;发电的收入是140万;——机会成本是150万

情景二:上个月160,这个月100万,发电140——应该继续发电;上个月的价值已经没有意义了,

每次只分析一个原理中的一个问题——局部平衡分析

机会成本关键点总结

①它是有前缀的,是指做一个事情的成本、一个决策的成本,或者是作出选择的成本

②做出选择或者决策,都是要动用资源的,因此成本是指动用各种资源的价值

③成本是因为使用资源而放弃了的最好用途的价值

④在竞争条件下,机会成本就是所用资源的市场价值

⑤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有关,我们事实上也是用机会成本来考虑问题的。

用机会成本理解——生产成本;

哲理——不要为过期的牛奶哭泣;着眼于当下;

基于稀缺性的三个选择问题:

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说明;

②如何生产?生产的方法

③为谁生产——消费者、生产者;

其他的一系列问题:

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

如何促进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增长?

如何充分利用所有的生产要素?

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为了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社会如何做出选择:

①自给自足;

②分工合作&市场交换(专业化分工→交换:市场或者计划)

为什么要进行专业化分工——用比较优势解释;

例子 :乔布斯专利五天一项;报告三十天一项;周小川专利十五天一项,报告十五天;

调整:乔专利五天,报告十天;周专利15天,报告15天;绝对优势、绝对劣势

比较优势: 在多种产品的生产种,相对于其他的生产单位而言,如果一个生产单位在其中一个产品上的劣势少一些,或者优势更大一些,我们就称该生产单位在生产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者不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是都有比较优势,至少在比较优势上势均力敌,因此贸易才有广泛的基础。

机会成本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用机会成本解释): 如果一个生产单位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比另外一个单位要低,那么我们称它在该产品生产商具有比较优势。

关于比较优势的小结

①任何人都有比较优势(更大的绝对优势叫做比较优势,较小的叫做比较劣势;较小的绝对劣势:比较优势)

②比较优势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说明

③绝对优势是用实际耗费的资源来定义的,而比较优势是用机会成本来定义的。

④比较优势解释了市场存在的依据,奠定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较优势是从纯理性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但有时候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还是有必要,例如能满足心理需求。

比较优势的结论是我们必须进行分工。

商品交换的两种途径: 中央计划机关通过计划交换;通过市场或分权决策交换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分权决策

利益驱使(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

价格引导

互利交换

市场经济的优点: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实现了社会利益。

例子

1.把市场经济引进奥运赛事

2.非典时期的白醋价格

市场经济作用的机制: “看不见的手”引导;人是理性的,利己的,趋利避害

价格或者个人利益——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的优点: 市场机制交换信息,信息传递快而准确;个人利益驱使,反应非常迅速

市场经济强调个人利益,但不是鼓吹个人利益;市场经济能够做到通过竞争、通过各种各样的有序的规则,能够保证每个人有序地追求个人利益,能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如果市场经济有问题的话,可以把法律机制引进来。

大部分国家采取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又叫做命令经济。

计划经济的基本要素:

中央计划机构做出集中决策

往往和公有制或国有制相联系

可以有市场,也可以不利用市场(战争时期是没有市场的)

利益机制:名义上的公共利益(本质上是追求个人经济)

现实中的用法:市场经济指市场占主要成分,计划经济指计划占主要成分,而不是纯粹的只是某种经济。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用词。

1977年中国被称为共产主义;

北欧、加南大、1979年以前的英国、法国被称为社会主义

更接近市场和资本主义:美国、中国香港

更接近计划经济:中国、北欧(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加拿大、朝鲜、古巴

中国在走资本主义,美国在走社会主义(其实是指中国在走资本主义向市场经济靠拢,美国在走社会主义向计划经济靠拢)

例子

美国的很多政策,例如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包办更多的福利。

美国的开支结构:2000年,私人投资支出——16% 政府购买支出18%

2011年 私人投资支出——12.7% 政府购买支出20.1%

背景是2008年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经融危机;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定义:(侧重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微观经济学:是以微观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经济决策人如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变量如供给,需求和价格如何决定,以及单个市场如何运行的理论。具体说,它研究市场中个体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各种经济变量的。

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经济行为和表现为研究对象地经济理论,研究总产量、就业和物价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市场某个具体市场所有的市场

供给某个产品的供给所有的供给

需求某个产品的需求所有的需求

生产者某个生产者所有

价格某个产品价格总价格

从问题的方式出发划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指研究经济问题的一种视角。客观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本来联系,将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客观地呈现出来。(研究”实际上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研究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根据现实的数据来验证的。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标准对经济学现象进行评判。(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这种研究的正确性取决于你的立场、标准和价值观是怎么样的,无法验证。

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

实际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研究视角对过去解释:实际发生了什么,是怎么发生的                             对未来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对过去的判断:已经发生的是否应该                                           对未来的判断:应该怎么做

诊断还是药方诊断 描述性和分析性药方 建议性的

需要预设立场吗不需要需要

存在领域经济理论经济政策

是否正确一般可以验证,取决于研究方向与技巧无法客观验证,取决于立场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说,医院的化验室属于实证经济学,开药方的医生接近规范经济学。但是准确点说,医生开药方时仍然属于实证经济学,而如果他对不同的人区别对待,就是属于规范经济学。

政府有权不能任性(规范经济学)

客观监督政府,是否任性、是否满足群众的利益;(实证经济学)

例子:

目前的GDP核算有很大缺陷,我们应该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核算。(实证)

发展是硬道理。(规范)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规范)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1.市场机制

2.居民户的消费行为

3.居民户的供给要素行为

4.生产规律

5.厂商的供给政策

6.厂商的要素需求决策

7.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8.市场是否有效率

2、3 ——商品的需求面 4、5、6——商品的供给面

微观经济学地逻辑主线:

关于市场机智的理论

关于价格的理论

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

关于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理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