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礼,不求变俗。——闲读《随园诗话》(12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壬寅,指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釂,音jiào,意思为喝酒干杯。饮釂,喝尽杯中酒。

侠拜,古代汉族的一种拜礼。妇女与男子为礼,女先拜,男子答拜,女又拜,谓之侠拜。侠,通“ 夹 ”。《仪礼·士冠礼》“﹝冠者﹞北面见于母。母拜,受子拜,送,母又拜” 汉 郑玄 注:“妇人於丈夫,虽其子,犹侠拜。”清胡培翚《正义》引凌廷堪《礼经释例》:“凡妇人於丈夫皆侠拜。侠拜者,丈夫拜一次,妇人则拜两次也。”

粲者,音càn zhě,指美女,亦指美好的事物。《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粲者。”朱熹集传:“粲,美也,此为夫语妇之词也。”苏轼《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诗:“慇懃此粲者,攀折为谁哉?”自注:“贺献魏花(按:魏紫,是名贵牡丹花品种)三朵。”

礼从宜,使从俗。原文出自《礼记·曲礼》。意思是,礼要遵从事理机宜,出使者要遵从当地的风俗。也有版本作“礼从宜,事从俗。”

【闲言碎语】

温州的坐筵习俗,在解放前还是有的。现在还有没有,本人没有去过实地考察,不能妄加揣测。温州婚礼的习俗是不是如袁枚描述的那样,没有见到现代人有啥文字记载与描述。或许因为现在到酒店举办婚礼的居多,有些习俗逐渐改变了。

有关坐筵习俗的问题,袁枚去看的时候,温州的太守觉得这是陋习,准备出告示禁止。在以封建礼教为生活准则的清代官员眼中,“新妇南面坐,旁设四席,珠翠照耀,分已嫁、未嫁为东西班。重门洞开,虽素不识面者,听人平视,了无嫌猜。心羡其美,则直前劝酒。女亦答礼。饮毕,回敬来客。”这样的习俗确实是超越了男女大防,尤其是未婚女子也在筵席上抛头露面,与陌生男子互相敬酒嬉笑,难言是闺秀之举。州官想着要一禁了之,也不算意外。恰好袁枚的一句话,使其放弃了这个想法。袁枚说:“礼从宜,事从俗:此亦亡于礼者之礼也。”袁枚说的都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内容。就儒家理论而言,礼与俗是两个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的范畴。《周礼·天官·太宰》:“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以礼俗连言,表明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礼记·曲礼》:“礼从宜,使从俗。”“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又以礼,俗分立,说明也有差异性。故孙诒让《周礼正义》云:“礼、俗当分为二事,礼为吉凶之礼……俗谓土地所习,与礼不同。”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大的行为规范,俗则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小的行事规则。袁枚说:“此亦亡于礼者之礼也”,意思就是,风俗虽然不在礼中,但也与礼的作用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去禁止。袁枚虽然辞官了,但对施政还是有很高见解的。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真的没有必要去强制性的搞什么“移风易俗”。北齐·刘昼《新论·随时》:“《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古人早就阐明的道理,偏偏不少现代领导者不懂,尽去干些平坟烧棺天怒人怨的奇事怪事。当官者的手伸得太长了……

因为查找资料,看到一篇台湾作家琦君写的《故乡的婚礼》,其中对坐筵的描写比袁枚更加细腻生动。据说这个作品是上了中学课本的,可惜我上中学时,没有读过。我上中学时,有关台湾的信息还能牢记在心的,就是老师给我们讲“台湾盛产甘蔗,解放台湾之后,大家就能够随便买糖吃了。”在那个买白糖、红糖必须使用糖票的年代,这很是激发了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热情与决心。改革开放以后,糖逐渐敞开供应了,由买不到糖,变成了教育大家少吃糖。这个变化,与台湾问题迟迟没有解决,有没有关系啊?呵呵。

附:《故乡的婚礼》(琦君)-新东方网 http://zhongkao.xdf.cn/201611/10570348.html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