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雪峰 手把手教你填报高考志愿》(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这几天正在读张雪峰的书——《手把手教你填高考志愿》,让我对志愿填报和各种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2014年开始,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进入新高考改革,截止到2021年,全国共有14个省市实行了新高考政策。

一、新高考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革。

第一,高中课程改革。

第二,高考分数改革。

第三,志愿填报规则改革。

传统的一刀切文理分科,容易造成人才学科知识的不均衡,而社会需要的的是复合型人才,只具备单一的学科知识是远不够的。

新高考制度主要采用的是“3+1+2”模式。3指语数外,属于全国统考。1是指从“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2是指从剩下的四个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再次选科目。(再选科目按照等级赋分制度计算以后再录入总分)

而首选科目与再选科目,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高校会根据专业特点,对首选科目与再选科目做出要求,比如,理工科专业基本上都要求首选科目是物理。

二、如何科学选科?

(1)选科之前一定要了解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

各个专业大多数学校的选科要求:

(2)选科之前尽量明确自己将来到底想学哪些专业,从事什么行业;

(3)正确的选科方式应该是“为了学某些专业而选的科目+为了提高成绩所选的科目”。

三、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的改革

老高考志愿:挑选6个专业及是否服从调剂

新高考志愿模式:

1、专业+学校

考生以“专业+学校”为一个报考志愿,进行自主选择,无调剂选项,考生所报的专业一定是自己想上的,最后被录取的专业不可能是自己没有报的,充分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志愿填报的数量,但要在众多数据中找出孩子能报的、想上的、符合相关选科要求的,工作量巨大。

2、院校+专业组

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的时候,必须将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与专业结合起来,每个专业制定相关的选科要求,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组合成为一个“专业组”。考生报考志愿的时候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进行填报,考生在“专业组”内,挑选要报考的具体专业(大多数省市是6个专业,上海是4个专业),如果专业数量超过学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考生须选择是否服从调剂。这种选出来的专业可能不是考生想学的专业,选择时需慎重。

四、如何度过你的高中生活?

1、好好学习;

2、不要早恋,你现在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可能不会是和你结婚的那个人。

如果孩子不学习怎么办?

可以带孩子去这四个地方:公共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和飞机场。带着孩子去这四个地方转一转,看一看,去体验一下。让他们去看看,坐大巴车的大多数人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再看看坐普通火车的人和坐高铁的人,最后看看坐飞机的人,尤其是头等舱里的人的气质、谈吐。我在这里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请你们不要误会。但是当我们喊着人人平等的时候,这四个地方的人是平等的吗?可能某些方面是不平等的。每个人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当有的人每天想着我下一辆车买什么的时候,当有的人想着要去哪个国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时候,有的人可能在想我怎么倒公交坐地铁能省两块钱,有的人在想少吃顿早饭能省几块钱。

感到迷茫该怎么办?

张雪峰老师的座右铭和人生目标:

一个男人,到了25岁,让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有个好儿子;到了35岁,让自己的老婆觉得她有一个好老公;到了45岁,让孩子知道他有个好爸爸,这才叫老爷们儿。这句话,女生也适合。25岁、35岁、45岁,这代表着人生的三个阶段。25岁的时候我们大学刚毕业,有的考了研究生;当你35岁的时候,成家立业,让你的另一半觉得遇到你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而不是让他整天为你发愁,我觉得这是做丈夫、做妻子最低的要求;而你45岁的时候,事业有成,让孩子的成长,不因我们做父母的而被局限,这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是也是一个学校!那是一个完全的学校和一个完全的社会的缓冲地带!你能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你能初步意识到没有父母保护的社会的性质,你能见识到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去给你指引人生的方向,你能学到你这一生都会受用的专业本领。

所以你一定要上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