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认识新的曾国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似乎从有了曾国藩的记忆开始,我就对这个人没有好感,毕竟八国联军的耻辱还是有的。于是,毫不留情的给他打上了“卖国求荣”“贪生怕死”的标签,并且坚决不听任何人的解释,很执着,很坚定。

《曾国藩家书》开始慢慢出现在我的视野,但是仍然没有让我改变看法,在我看来,一个卖国贼的家书,有什么好看的,无非是之乎者也矫揉造作。

身边的朋友开始不停的给我输灌新的思想: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是生错了时代;这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等等。终于有一天,我在给孩子买书的时候,瞥见了《曾国藩家书》,正犹豫,上面一行小字跃入眼帘,最终让我付了款:“古今第一完人”的立身处世箴言。

是的,“古今第一完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毕竟我们总是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在却说“完人”,还是“古今第一完人”,这让我好奇心升起,下定决心要读一读这本书。

跳过了前言,只因觉得那是后人的奉承之语。读第一封信《修身篇-禀父亲*谨守父亲保身之则》,起初并无多大波动,只是读至后面“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我有些触动,父亲未曾去做的人情,儿子主动去做了,那么这个儿子能有多坏?此时我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丝裂痕。接着“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放到现在,有几个儿女能够做到主动打电话告诉父母不必牵念呢?这份孝心,足以证明曾国藩的人格。试问: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如何能做到处处为父母所想?事事心系父母?

第二封《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曾国藩对几位弟弟的教诲,也是深深的震撼了我。他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总是抱怨自己的环境来给自己不想学习做解脱,实际上呢?只要你想学习,你就是砍柴放猪你都能学习!你若不想学习,你就是呆在神仙之境,你还会找借口!!!

在《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里面,曾国藩说:“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进德和修业,又有几人可以做的到同时进行?只有德和业同时增进,家业才可以一天一天的兴旺。“《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认识事物不是最难的,去实行才是最难。曾国藩的见知和修养,果真是大家风范!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中,曾国藩写到“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给了多少自认为“怀才不遇”者当头一棒!在这封信里,有段话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这说的可不就是赤裸裸的“假文人”?自以为才高八斗,人人不如自己,怀才不遇,伯乐难求,却不知,自己是个小丑。

每日早起六点四十到七点半,若无其他事,必定大声朗读《曾国藩家书》。一个从普通人做起,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那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只是因为生错了时代,无可奈何。

一个不怕犯错的人,一个反躬自省的人,一个能够自嘲的人,天生就是一个“精明”的智者。修身、劝学、治家、为政、军事、交友、养生、理财无不精通,死后被朝廷称赞“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果真配得后人一声“古今第一完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