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因陷入“第一学历陷阱”而碌碌无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第一学历反应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基本99%的人都能正确反应。中国的中考决定了50%的学生命运,决定将来你的学历能走多远,中国的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竞争,没有之一。能读北大清华的一定是当地最聪明,最努力的学生。当前中国教育产业化,学习终身化,只有你想改变,肯努力,肯花钱,最终都一定会获得所需要的学历。回到第一学历来说,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学生一定是顶尖大学的本科生,本科毕业以后机会很多,可以选择就业,出国留学,或者继续进行国内研究生学习,他们留下的空缺才会被那些比他们差一些学校的学生补上。有些知名高校有本科是金,研究生是银的说法,因为本科生的水平往往都是先天的,而研究生很大一部分是靠后天努力得来的。龟兔赛跑,兔子只要认真,乌龟永远赢不了。国外大学和国内有许多不同,他们本科录取很玄学,但研究生博士生一定是最适合做科研的。我们什么时候不在这么在意第一学历,让那些最聪明的学生能够踏踏实实的留在国内高校做科研,我们的教育就真正强大了。

我就是陷入陷阱的,是因为自己本质上向往轻松自在生活,自己不上进。于学校无关,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为什么人家逆袭了,我进陷阱了?

不理想的学校,就业困难的专业却同样人才济济。我高中成绩很好,高考失利加志愿填报不好,落到北京一个普通211,别看是211在北京就是垃圾,专业才成立第二年,就是试验品。

我个人开始也有很多想法,想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目标很高(人民银行),努力不够,没考上;想跨行业找工作,又准备不够,又不愿意工作太辛苦。最后回家考公务员了,混了10多年一个正科,孩子到有了两个。可以说我的一事无成是自己目标定位错误,是自己不愿意吃苦付出,都是自找的。

同样专业,同样学校,同样也有很多同学是没考好落这的。全系50多人,保研10多人,有保同济的,有保北理工的,申请奖学金出国3人,考研成功10多人。我们的专业是不好,靠专业几乎没法就业,但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规划,也都实现了。10年聚会时有人定居国外了,有人当大学老师了,有人成金融机构主管了,有人转行编程年薪百万了,有人考的京城公务员职级不低了有人设计的珠宝销量乐观了。

虽不是如何功成名就,但都过的充实,靠自己努力实现了进名校,转行。逆袭第一学历完全可能。就看个人努力!

相比较而言,第一学历算是最公正的。

第一学历很重要,但不是说非985、211名校毕业的专科生,就一定“遗憾终生”、“郁郁寡欢”、“碌碌无为”。
从短期来看,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凭借学历的优势可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得到比较好的待遇。

从长期看,每个人的发展靠工作后的实力说话,能者上,庸者下。985名校毕业生也有卖猪肉、有吃低保、有流浪汉,这些人的人生没有一直一帆风顺。

从竞争的平台看,名校毕业生多在研究领域,或高层管理系统,与普通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你有什么担心的。

名校毕业生在同一个平台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他们不努力,有随时被更优秀的人淘汰,日子也有憋屈的时候。

社会 发展各行各业,三教九流,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人才,士工农商行业,行行出状元。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施展聪明才智,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专科生朋友看问题角度比较片面,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当然是人比人气死人 。应该看到 社会 这个广阔天地,每个人都有生存空间,都有用武之地。

诗仙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要告诫年轻朋友们的是:

别以为自己第一学历是名校毕业,就躺在安乐窝里睡大觉,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你过去比别人优秀,就不等于你一辈子比别人幸福快乐。

别以为你的第一学历不如人,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碌碌无为;就以为天塌下来了,痛不欲生。
专科生朋友,抛弃一切烦恼,找准自己的人生道路,奋发有为,搏击长空,彩虹总在风雨后。
我是:@铜豌豆粉 谢谢朋友们阅读关注!

20多年前,我就读一所重点大学,后来成为211高校,处于一种不高不低的状态,工作中与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有长期接触,第一学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有没有影响,对以后的人生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借此根据个人经历谈一谈感想。

一是高校学风影响很大。进入第一学历低的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同学高中成绩并不突出,能够考上大学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这些同学普遍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在大学宽松的环境中充分放飞自我,玩 游戏 、打牌、旷课、逛街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主流,认真学习反而会被嘲笑。少部分高考中发挥失常,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学校里长期停留在心理的自责之中,如果不能及时反省,主动去改变当前的境况,自怨自艾,容易自暴自弃。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那些想学习的同学,要是意志不够坚定,不能顶住压力继续学习的话,很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二是学校教学质量差别大。与高中学习一样,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上,很多普高学生付出同样的努力,最终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学校之间一本达线率也会出现天渊之别。重点高校与二本、高职院校也存在这样的差别,重点高校学习氛围浓厚,每天晚自习教室人满为患,学习中你追我赶、考证考级现象很普遍,或者提前为继续深造做准备,毕业时不少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招聘。周边学校的同学过来玩,有时会谈论一些看似玩笑的话题,他们学校期末考试时可以离开座位去抄袭其他同学的试卷,我一直以为只是玩笑,没想到会是真的。这样学校出来的学生,能不能学到知识也未曾可知。曾经呆过的一个工作单位招收文字秘书,从二本学校招了几个中文专业毕业生,负责文字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感慨,现在学生的质量真不行啊,中文专业的写个材料都是错别字,还有很多地方语句也不通顺。

三是没有提前做好人生规划。20多年前,我的大学四年,只知道闷头学习,除了懂得一些专业知识,对其他的一切懵懂不知,没有意识到要及早规划人生,毕业后很长时间茫然无措。如果当时还分配工作,凭借专业排名第一的实力,相信几年后在企业里技术上应该也属于拔尖的吧。可惜当时刚好碰上毕业分配制度改革,没有找到适合专业的企业,前后换了好几份工作,目前的工作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内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更适合搞技术研究,但半辈子过去了,也已经适应现在的工作,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有时候方向选择对了,比努力更重要。好的学校不只专业扎实,也能够让同学及早领悟,制定目标、做好规划,提前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无论是学业进修还是进入职场,都会更加从容。很多一流名校的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国际和国内的一流专家,听到见到的都是学科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周围人的目标都是世界名校去进修(当然我也不赞成那些出国学成后忘本,贬低祖国,把国内教育和资源当做进身成名的敲门砖)或者进入著名企业就职,所有人都很努力,包括那些很有天分的人,大多数人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职业方向,这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学校的差别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后半生的发展。

四是有利的资源优势。在高校往往专业知识不是第一位的,大学带给人还有见知和人脉的资源。前几年热门的商学院,好多事业有成的老板花重金去进修,不是真的想学习什么管理知识,很多老板本身已经是成功的商人,对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还是很自信的,更重要的是去寻求人脉资源,从同学和老师中找到发展资源,为自己以后寻求关系支持。好学校的同学大多混得不差,从同学、校友中寻找一些优质资源相对容易些,能够得到的指导和助力也会更多。

五是发展前途不一样。前几年,武汉市组织的一场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更能体现出学校的层次差别。在一家世界500强大企业摊位前,招聘人员还没来,各个学校的毕业生已经蜂拥在摊位前、水泄不通了。“武大和华科的同学可以投简历,其他同学让一让”,伴随招聘工作人员的声音,拥挤的人群不情愿地闪出一条道路,武大和华科的同学好象走过红地毯一样,接受周围同学的注目礼。如果从宿命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好象从选择不同的学校时就已经注定了,无论其他学校的同学多么努力,也换不来可以跨进门槛的机会。当然身边逆袭的同学也不少,也不乏有取得更大成功的案例。前文提到的几个文字秘书,经过努力早已成为单位各个岗位上的一把好手,其中一人已经成为单位的领导。曾经上过一个英语培训班的老师,从二本学校逆袭考上北大研究生,后留学加拿大,回国开办英语辅导班,财富早已自由。名校出身也有发展不如意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第一学历除了代表曾经取得的成绩,也代表着未来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我不是唯学历、唯出身论,也不是阶层固化论的鼓吹者,相反我更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自身努力打破学历出身限制,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是这需要更坚定的意志和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去克服第一学历的不足,才能争取到和其他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机会。借用新闻中报道毛坦厂中学时的一句话,“愿用一年的非人生活,换来余生的三分胜算”,以此与大家共勉。

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学历证书仅仅是一个证明材料,终身学习才会有所建树。

以下回答仅代表个人意见,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谈起985、211这两个名词,我估计中国所有的大学生都不会陌生,这其中折射的问题也应该非常明显了。

自己曾有幸成为中国大学生群里的一员,也是多多少少有点体会,我个人是2009年毕业于一个普通本科学校,工作三年后考研,考研第一专业为西安某985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校,初试成绩高34所自主划线30多分。等面试的时候就面临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能否被第一志愿985学校正常录取,如果录取那将面临硕士或者博士以后毕业的择业问题,毕业应该大概率是去西飞、成飞、上海商飞或者国内一些航空航天研究所,那么很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学历,很多认识的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只是因为第一学历不是985学校,简历直接被刷下来了,连基本的面试机会都没有,如果自己的导师牛逼,研究生或者博士期间写的论文或者参与项目较多,经导师介绍,也是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其他途径找工作除外),除此之外,第一学历不好的,找到理想的工作很是艰难。

现实很残酷,所以对于第一学历不是太好的同学,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 社会 竞争的残酷,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和抱负,人生道路千千万,条条道路通罗马。想想当初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举措,不失是一个好的办法,这样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到我们现在中国特色中国 社会 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与辉煌。综上,对于第一学历不好的同学,我们可以转变思维,把自己的职业定位放在 社会 实践和技能型的工作和岗位,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特色,在工作中不断改造和提升自己,在普通岗位上去发光发热,等自己实力增强的时候,那些当时因为第一学历放弃你的单位,也会高攀不起的。

什么高考失败,都是谎言,你少玩几年 游戏 ,晚太几次恋爱,啥都有了。看看现在录取分数,180能上高职高专,300,400分大专,三本,丢人呀。这是扩招了,放到80年代,你就一个放羊的。你不读书,就没有分数来支持的高校愿望。看看,同班有考700多,600多分,你就拿哪300,400分,糊弄你爹你妈可以。糊弄国家,糊弄高校,糊弄 社会 ,行吗,可能吗!第一学历,就是高智商的与低智商分水岭。211,985的孩子,那个不是区里,市里的学霸。不服,你回去搞个211,985来。

“第一学历”的确重要,但并不能成为决定因素。学历仅仅表明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文化程度,学历是能力的基础,并不是能力。学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能力在实践中才能提高。纯粹的强调“第一学历”属于学历歧视,对 社会 发展是有害的。

第一学历陷阱害人不浅。如果把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完全限定在第一学历上,那么那些非名牌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意义。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这种把名牌大学吹捧到天上,把一般大学贬低到地下思想是否认一个人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得心智上的成长和学业上的进步的,是完全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错误思想,必须要彻底批判。有很多人的第一学历都不是名校,但是他们依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说台湾的国学大师钱穆,他1895年出生,第一学历就是1910年转入的南京私立钟英中学。1911年因为辛亥革命学校停办,钱穆就此失学,但是他一生坚持自学,终成一大大师。如果论起来他的第一学历,就是个中学辍学。还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1910年出生,1925年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贫辍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就这样一个一生只有初中文凭的人却成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数学家,靠的是什么?靠他的自学!后来他虽然获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提携,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但是也是依靠自己的自学取得的成绩才获得的机会。而且那个时候的清华大学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相反还能放低姿态邀请一个初中毕业生来校任教。如果都以第一学历不是名校而拒绝华罗庚的话,恐怕清华大学也不会有今天,华罗庚的人生也会被改写。

还有著名作家二月河,高中毕业以后就参军去了,第一学历就是高中,但是他不断自学,不断努力最后创作了帝王系列小说,还被搬上了荧屏。成为全国皆知的著名作家。

实践证明,人能不能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而不取决于第一学历。那些第一学历很高的人,最后们默默无闻的比比皆是,对他们而言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就是上了个名牌大学,除此以外乏善可陈。

之所以 社会 上会出现第一学历陷阱的现象,主要是各类高校为了争夺生源,有生源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同时把第一学历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可以进一步巩固名牌大学的优势地位,进而获取更大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好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前一段时间,美国开列了一份中国实体制裁清单,不少中国大学都名列其中,但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顶尖高校,相反西工大这样的院校却榜上有名。这等于是美国替中国审查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实力。同样身处于中国顶尖高校的学生和身处于西工大这样名不见经传的院校中的学生,谁更光荣呢?谁更值得骄傲呢?谁是国家的栋梁呢?

所以不要斤斤计较第一学历的高低,而是要不断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奉献,进而实现自身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