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解读经典——《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经常听人提起《弟子规》,也知道《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是精粹。但是,如果没有在微信公众号上听到《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的音频版,我真不知道我何时才会去深入地了解《弟子规》。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如果不是在今年春天遇到这本书的话,恐怕我会浅尝辄止,也不会对《弟子规》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错过经典。

今年春天,丈夫在新疆支教,我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读书,所以才成就了我和这本书的一段缘分。回到家里习惯了一个人,但却 不习惯清静,常常打开手机听书。当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便丢不下了,从春到秋,从夏到冬,我一直没有放下过这本书。散步的时候在听,上班路上在听,晚上休息前在听,早上醒来仍然在听。一次,我准备拿着手机去厨房,丈夫说,别动,我也在听呢!真不知道他是从啥时候开始跟着我偷听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360句,1080字。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修养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礼仪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

如果仅仅让我们去读《弟子规》,甚至去背诵这360句,1080个字,我想这对我们可不是什么难事,但我们的的理解可能不会太深刻。当我遇到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就丢不下了,反复读了几遍之后,我对这本书的一个深切感受就是钱文忠教授是在用经典解读经典。

这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经典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精辟的说理,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将《弟子规》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娓娓道来,令人读而忘倦,学而不厌,犹如醉酒般陶醉其中。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钱文忠教授喜欢引用大量的典故来解读古文,让广大读者读得有趣,容易接受教育。例如孝悌方面的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黄香温席、怀橘遗亲、毛义捧檄慰母心、亲尝汤药、伯俞泣杖、孝感动天、卖身葬父、闻雷泣墓、曾子受杖、煮粥侍姊、许武教弟、郑濂碎梨、陈芳百犬、程门立雪、郑浣识人、酒池肉林、鹤立鸡群、不欺暗室、许衡拒梨、查道吃枣留钱、孟子欲休妻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的是初次听到,但不管哪一个故事看似随手拈来,却都是出自经典文集。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黄香温席、怀橘遗亲、亲尝汤药、孝感动天、郑濂碎梨、闻雷泣墓等典故出自《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伯俞泣杖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不欺暗室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煮粥侍姊选自《隋唐嘉话》,又可称《李勣煮粥》,《资治通鉴》也有记载。许武教弟出自《后汉书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孟子欲休妻出自《韩诗外传》。程门立雪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中的《杨时传》中都有记载。我想不用再多举例子,大家也能明白这些经典故事都是有出处的。单是这些经典故事的出处中提到的这些古籍,都是经典读本。这就是我说的用经典解读经典的意思。

谨信方面的“吃相”看人、站能“出名”、“望气”辩人、不问自取、一诺千金、口蜜腹剑、见贤思齐,泛爱众的成人之美、以德报怨,亲仁方面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钱太守,余力学文方面的纸上谈兵、不学无术、韦编三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典故,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待人要谦虚谨慎,讲求信用;求学须勤奋不遗余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钱文忠教授解读得好。他不是简单地讲解意思,而是几乎每讲一句都有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阐明道理,生动形象,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弟子”们听。

我喜欢百家讲坛中的钱文忠教授,不仅因为他是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的高徒,学识渊博,谦虚谨慎,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枯燥的古文时引古博今,信手拈来,谈笑风生之间让你度过快乐的时光,学到不少知识,明白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此,不愧为人生幸事。

在讲到“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时候,钱教授引用了南瑕子不食鲵鱼的故事:昔者南瑕子遇程本子,本子为烹鲵鱼。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不食鲵鱼。”程本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上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也。这个故事摘自《说苑·卷十七杂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和这段话是一个意思。这也是用经典解读经典的一个方面。

在《入则孝》第一讲中,钱教授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给我们解读了“孝”字。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这让我对“孝”有了新的认识。钱文忠教授还讲到,为什么说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这个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九个月算一年。所以守孝二十七个月以后才出这个丧期。按照传统的丧礼,不能再住在原先的房子里,过去讲究的人家要陪着已逝的尊长,在墓地旁边搭着茅草屋住着,而住的时候,不能用枕头,不能用床,铺上一点稻草睡下,拿一个土块做枕头,这是中国传统当中,标准的对于丧礼的要求。

想到我在父母生病时,照顾几天就感到体力不支,身心俱疲,真的感到惭愧之极。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听到这一句,我立刻原谅了我那不懂事的弟弟。去年母亲节那天因为一点小事,我和弟弟大吵了一架,都说了许多伤人的话,我感觉伤心之至,从此不再理他。为此母亲很是郁闷,多次从中调停,也曾找了许多亲戚劝我,但我都不为所动。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知道我错了,我和弟弟不和睦,最伤心的是父母。为了母亲能安心,我就原谅了我那个傻弟弟。

没想到读书还有这样的功效。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

最近我也听到一些关于《弟子规》不一样的声音。说这本书是毒害青少年的,我不想做过多的辩解,我只想问问他们到底有没有仔仔细细读完这本书。

我只想告诉他们《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从暑假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我给他们讲解《弟子规》的时候,是他们听得最专注的时候,一个个扬着小脸,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我坚信我做的是有意的事情,我会坚持下去的。我正在编写校本教材《弟子规》,也许明年全校的孩子们都可以学习《弟子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