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一、事实上,我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理想”,憧憬着成为科学家、作家、发明家、诗人等等,却并没有为此努力过;初入社会时,我们也有过“梦想”,比如创业做老板、高管、业内技术大牛、大富豪等,同样也没有为此奋斗过。

“学习好”和“业绩卓异”的难度是人人都体会过的,“臣妾做不到啊”,也就不敢再提了。

就像小时候都纠结上清华还是北大,长大了,发现太遥远了,干脆哪个都不上,就不纠结了。

虽然难度大,身边却不断有人成功实现,说明还是有可行性的,不过要付出很多而已。

没有人逼你放弃,实际上,是我们自己主动放弃的。

二、为什么我们放弃了目标

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走不动了,必需补上相应的残缺,但补起来太费劲了,干脆知难而退,转而求“捷径”。结果用掉了所有的时间,发现根本就不存在“捷径”,一无所获,这时已经“没有时间”了,干脆就放弃吧。

补起来有多费劲?

难点就在于“耐心”。

“补”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突破舒适区,“突破”并不是问题,按自己的承受能力定量即可,大不了每次少补一点。比如背雅思词汇,按2万个,一天背完不现实,1000个也不现实,但10个或者20个还是有可能的。这都没有什么,大不了一天少背几个就可以了。关键是完成需要多少时间?比如一天背10个,背起来很轻松,但长达5.5年!这是全勤,如果打卡率是80%,则需6.8年。如果自制力不强,打卡率降为60%,则需9.1年!

这么长的时间,虽然“必然”搞定,却会“等不及”,就会幻想“捷径”。比如不直接背单词,而是从阅读开始,结果尝试之下,同样需要背单词。往往换了很多条路都是如此。其实,根本就不用“试”,根本就没有“捷径”。突破舒适区,都是将不懂的搞懂,不会的搞会,并经过反复刻意练习,工作量是客观存在的,每次能完成的量受精力所限,所需天数必然非常多,这是避免不了的!不同的路所需的天数虽有差异,但不可能是数量级的差异,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差异而已!

实际生活中,就是这种情况。比如前段时间自己为了做项目,研读A原料资料,用了2个月时间!而B原料,则4个月了只略懂皮毛!而这只不过是这个项目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急也没有办法,缺必需补上,否则就消除不掉障碍,那就走不动!

转换到“捷径”,实质上等于“半途而废”,不停地转换,就是不停地放弃,最终也没能突破,舒适区没能扩大!

补上残缺,需要的天数非常多;而干脆不补,所需的天数就不是多的问题了,而是“地老天荒”!

三、为什么没有耐心?

一是没有建立起一环扣一环的必然“链条”;二是幻想存在“捷径”。

实际上,必然链条就在那里,只不过陷于琐碎细节,身在庐山中,没有注意到而已,如果让自己跳出来,站在高处,以全局视角去谋划实现目标的“路线”,则清晰毕显。向着目标,一步一步,日积月累,必然到达目的地。只不天数多一点而已嘛!

而捷径并不存在,不要心存幻想,因为所有突破舒适区的过程,都受精力限制,所有的路都一样。

只不过“慢慢积累”也太“慢”了!3年、5年,甚至10年,这么长的时间,让很多人绝望。实际上,这是没有算帐,真正好好地全局谋划一下,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1.每日积累的量和打卡率

以上述背单词的例子,总数2万个,每天背10个,打卡率60%,需要9.1年。那就增加每日积累的量,按每天30个(完全可以轻松搞定),所需时间就降为3年!再将打卡率增加到90%(并不难做到),所需时间就降为2年。已经不吓人了吧?

增加每日积累的量和提升打卡率,所需时间的减少量,是很惊人的。

2.复利效应

实际上,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利效应”。

每个搞定的单词,都将在搞定第二个时发挥出作用,降低第二个单词的难度,只不过这个作用很小,在基数小时觉察不出来而已。将这个作用,按千分之一计算,并忽略每天30个单词当天发生的复利作用,每天付出的精力不变,1年后,每天能搞定42个,2年后,增加为58个!我不会计算,搞定2万个究竟需要多少天,不过肯定不到1年!比如说8个月,这个时间,已经可以轻松接受了吧?

假如你知道仅仅需要7个月时间,就可以搞定,是不是就变得信心满满?

复利效应,就像新生看文献,第一次会遇到一堆的拦路虎,很多专业术语、检测方法及原理,以及文献相关的内容,都看不懂,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来搞定那些看不懂的部分,为了看懂这篇文献,可能要用三个月!而当他积累成专家时,看本领域内的文献,因为大部分内容他都了然于胸,只需要看与自己的差异即可,半个小时之内就搞定了。专家以前的积累,在读新的文献时,都会发挥出作用,就很简单了;而新生则没有积累,满眼都是障碍,寸步难行。

四、总结

从小到大,我们放弃了很多梦想,想一想,挺可惜的。身边总有人实现,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放弃的原因,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而不相信的根本原因,是补缺所需的时间太长了,长得“等不及”,就转而去寻找捷径。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捷径。

而需要的时间,则远没有想像的那么长。从全局视角进行谋划,就会震惊地意识到每日积累、打卡率和复利效应的作用是很神奇的,最终算出来实际需要的时间,绝对短得令你高兴得蹦起来!

为什么不去实现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