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语村言——美人心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幔帐帘幕,美人依旧笑春风

                          ------浅谈《美人心计》诸观感

      它,改编自小说《未央·沉浮》,作为古装剧却不走《金枝欲孽》的老套路线,而是打造另类斗争,被称为古装版《潜伏》。《美人心计》这部剧无疑让其在各种清宫剧的跌宕起伏勾心斗角的剧情中脱颖而出。

        它挖掘了一个历史的“冷门”,描绘了以往出现在电视剧中总是白发苍苍的窦太后年轻时的“奋斗史”,确实是一个新鲜的故事。 虽然它论尽了千百条“心计”,有为生存,有为后宫的权和利,也有为坐稳江山,但它依然保留了原有的爱情故事。这无疑给看客带来一丝温情。

      《美人心计》将历史背景定位为西汉初年。讲述了长安歌女窦漪房与刘恒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成就千秋大业的故事。人世间最大的信任莫过于一生不疑,永不相问,剧中的刘恒为了一生独爱窦漪房一人,遣散后宫佳丽三千,以至于后人称窦漪房为悍妇。母仪天下的她确实也运用了她女性独特的手段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并且为西汉创立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她的名字也载入史册,为后人所称颂。可谓是“汉室斗群芳,至尊倾红颜;三朝掌天下,社稷窦氏贤”。

        该剧描写了在风姿妖娆的汉室后宫中,幔帐幕帘之后的美人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故事。延续了于正作品一贯的细腻风格,并拥有大气磅礴的一面。所以该剧在开头为了加深窦漪房和薄姬间的矛盾,剧情设置了虚构的青宁和周子冉两个王后。一般虚构的人物在影视作品中结局都是死,所以这个设置不是错误。薄姬听说刘恒从不去子冉住处,不仅立即宣漪房过来陪她下棋,而且暗中安排人打晕窦漪房的奴婢雪鸢,再由子冉冒充漪房去陪刘恒。是日天大亮,刘恒来到薄姬处请安,薄姬使手段故意说漪房也是知情者,继而刘恒大怒,故事的走向自然是罚漪房去抄写佛经。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 佛教是在东汉汉明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因此西汉初年不应该出现拜佛、抄写佛经等情节。死抠剧情的话对于一个普通受众来说,他们似乎不太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刘恒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哪怕是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也是朴素服饰。当时,贵夫人们长衣拖地是很时髦的,而他为了节约布料,即使给自己最宠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长得下摆拖到地上。宫里的帐幕与帷子既没刺绣也不带花边。

        而剧中皇后的却几乎衣服都是拖地的长裙。如此繁缛华丽的汉服加上有颜值的演员着实为这部剧增色不少,本剧最大程度的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剧中人物汉服的穿着最大限度的还原与贴合美学享受,而这也是现如今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不可比拟的。宫殿的视觉效果映射了二千多年前汉宫的历史场景。加之以精致的汉服造型、货真价实的珠宝首饰和大气的背景融为一体,使得该戏在华丽中透露出非常浓郁的古典气息。

        而剧中的汉惠帝刘盈,木槿觉得他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儿郎,不是一个整日之乎者也的酸人,更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公子。本剧中的汉惠帝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可谓情痴却从未迷失。在吕后“垂帘听政”下有着他的无奈与无助。后来化名窦长君,作为窦漪房弟弟的身份在她周围保护她。当窦漪房盯着先帝端详的时候,刘盈淡然的说,臣弟还记得那年,弟弟吹着埙,姐姐跳着舞。有些东西确实可以成为珍藏一生的宝藏,让它珍贵的秘诀在于时间。最后为了平定七国之乱,保护梁王——窦漪房最爱的儿子自杀于诸侯王与窦漪房面前。他用自己的血解决了窦后的燃眉之急,他再次淡然一笑道,让你们走怎么保得住大汉的江山。当然最大的看点还是他与其挚爱之人的情感纠葛及展现出的爱恨情仇。不仅体现出作为一代君王的勤政爱民,更是诠释纵使不能在一起也要常伴一生的可贵。

        朝政夺权,政权跌宕,这部剧除了让观众和读者了解到后宫争斗外,也普及了不少军事,政治以及用兵的谋略。如吕氏家族干政,家人子被派往各分封国做细作,吕太后又是如何维护汉朝的政权,众多分封之王又是如何争夺政权的。在政治斗争面前,在如此严峻的生活条件下存活下来是一件多么难的一件事。我们的美人们如何一步一步的蜕变与武装自己,以至于自己不会过早的成为薄命之人,必然要使用一些手段与心计。

        其实,能困住人世间女子的,也只有爱情。大结局时, 漪房的病逐渐加重,刘彘请求带兵攻打匈奴,漪房将虎符交给了他,要他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亚夫和漪房面对面地坐着谈心,王娡过来请漪房一起去看新进宫的家人子。漪房看到卫子夫,像极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她的眼前…… 卫子夫的出现是后宫的另一个传奇,新的美人心计将再一次上演。

        在木槿看来,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产生都是在历史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文学等同于历史。其中涉及的桥段几乎与史实不符,属戏说题材。

        但是,对于公元前的史实,如果完全还原便成了纪录片,何来看点。才子佳人,英雄草寇永远活在文学家的笔下与人们的心中。

        就如作者桐华笔下的《大漠谣》改编开拍成《风中奇缘》各中人物几度易名,而作者本人也回答说小说侧重的是人物的故事和喜怒哀乐,而并非严肃的历史题材。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试想一个正值青年,事业如日中天的一代名将怎么会无缘无故病死,无人能给我们答案。而小说中给了读者一个很好的结局,他诈死与爱人隐居深林,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想来也有可能,霍去病功高盖主,难免汉武帝会忌惮几分,那就不是病死那么简单。我想观众更能接受非官方所给出的答案。

        而对于史学家来说,可能他们会以手扶墙,火冒三丈并抚胸长叹,继而大呼:气煞老夫,历史怎可如此篡改!这是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将军的侮辱。

可是呀,我们应该转念一想,历史不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诸君学的历史不也都是被书写的历史,究竟何为真,何为假,纷纭得很。也许,在人世间,就应该要有这么一位古怪精灵的奇女子,来陪伴这样一位英雄少年——霍去病!惜英才如桐华,为霍去病安置了童话般的归宿,个人觉得,真好。

        自然,现实中的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试想这样一位奇女子,怎么可能毫无心机,任人欺负,聪明之人可谓大智若愚。这样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但是影视作品还是过多的美化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纠葛,窦氏漪房难免处于善良,仁慈无害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之中。女主人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是别人陷害的,自己总是无故躺枪,在女主光环的加持下总会有人前来搭救她,无论男女,都可以为了她去牺牲,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窦氏的人生实在是开了挂。

        木槿如是说:我们看剧追剧得站在理性的角度,在被剧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的同时不要陷入是非难辨的境地。朝代更改又如何,幔帐帘幕,美人依旧笑看春风。风华依旧,历史也不过是如此重复更替。不如笑看美人舞一曲,翩翩好似蝶儿人间戏。

      (嘻嘻,假语村言,权当笑话去看下去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