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古代文学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 关于文学的四字成语

白雪阳春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别有滋味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出处:南唐·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才过屈宋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残膏剩馥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出处:《新唐书·杜甫传赞》:“唐诗人杜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出神入化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传神阿堵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呼之欲出 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辉光日新 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出处:《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慧业才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同“慧业文人”。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柳絮才高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洛阳才子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妙手偶得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出处: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唾壶击碎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握瑜怀玉 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一代文宗 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余膏剩馥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同“残膏剩馥”。

跃然纸上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三三:“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2. 形容文学的四字成语

形容文学的四字成语:

扬葩振藻:葩: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文采好)

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语言精妙)

徜徉恣肆: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有气势)

辞无所假:写文章时用词有所创新,没有因袭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独特的风格。(用词有创新)

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结构严谨)

短小精干: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精短)

花团锦簇: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辞藻华丽)

浑然一体: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结构严谨)

流水行云: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既可指语言流畅,也可以指内容自然不受约束)

神完气足:神气十分舒畅。常形容文章首尾贯穿,一气呵成。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

笔头生花: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咳唾成珠: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言辞准确)

点睛之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言之有序: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3. 古典文学的成语4个

1、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3、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4、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4.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文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5. 成语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三从四德三从: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一套伦理道德标准。三衅三沐衅:指以香料涂身。

多次沐浴并以香料涂身。这是古代一种礼节,表示对人尊重。

三跪九叩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要三次下跪,每次下跪都要磕头三下。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三生有幸“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

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6. 古 古 四字词语

古今中外、

古往今来、

名胜古迹、

年逾古稀、

古色古香、

亘古不变、

万古长青、

千古绝唱、

食古不化、

稀奇古怪、

年近古稀、

蒙古人种、

谈古论今、

古典文学、

千古罪人、

博古通今、

怀古伤今、

克拉古斯、

反本修古、

古调单弹、

曰若稽古、

中外古今、

流芳万古、

乱点古书、

桓荣稽古、

宝镜古村、

千古留名、

泥古守旧、

汲郡古文、

守经据古

7. 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

8. 知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博闻多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博闻强志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多文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茹古涵今 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唐·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茹古涵今,无有端涯。”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无一不知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