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3-31
1、明初时期,朱元璋皇帝赐予孔氏家族八个辈字,分别是“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专供起名时使用。
2、在明天启年间,孔氏家谱后续增加了二十个辈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到了民国八年,家谱又增加了以下辈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目前所知孔孟后裔中已知最小的辈字是“钦”字辈。因此,通过名字中使用的辈字,可以判断出孔孟后人的辈分大小。这种辈字排序并非孔孟家族一直沿用,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后,报请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内容非常繁杂,这一简化后的辈字排序方法,经皇帝提倡后,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也开始效仿,并用于家谱排序。
扩展资料: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只有四个姓氏被认为具有“通天谱”,即全国范围内只有一种家谱排序方法。这四个姓氏分别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均追溯至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位圣贤,且四家的家谱中使用的辈字排序完全一致。这一现象看似与国家民族无关,实则反映出我们民族对高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血统传承的尊重。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曾贴有一张告示,日期为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内容是乾隆皇帝赐予孔府的30个字,作为孔氏家族行辈取名之用。规定孔氏族人必须按照这30个字依次取名,若不依字序随意取名,则不准入家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孟一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