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岭隧道的技术攻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隧道支护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断面,Ⅱ、Ⅲ类围岩地段为曲墙仰拱全封闭型衬砌,Ⅳ类围岩地段不设仰拱,底部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加强隧道底部改善支护结构受力状态,防止泥岩在列车反复作用力下软化,避免隧道底部出现病害。本隧道涌水量较大,设计中以排为主,堵排结合的治水原则,对有可能突水突泥的Ⅱ类围岩地段,用长导管全断面注浆堵水后再行开挖。隧道支护结构用上堵下排治水方式,即拱部于二次支护间设无纺布加聚乙烯防水板,墙部间隔设置排水盲沟,隧道纵向设置双侧排水沟,使水流畅通,避免积水危害隧底造成病害。本隧道的关键工程是隧道中部偏出口段的3个主干断层,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总长度为575米,相当于一座小隧道。一座近600米的“烂洞子”也要用一到二年的施工工期,而且这600米“烂洞子”嵌入隧道深部,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立足于处理三条主干断层,并吸取以往几座长隧道的教训,因此,采用“二斜一平”的施工辅助坑道方案。隧道采用轨行门架式四臂凿岩台车,立爪装碴机,配合14方立米梭式矿车运输,模板台车配合混凝土输送泵衬砌等先进施工设备,为隧道快速施工创造了条件。根据地质情况,开挖方法选用正断面开挖为主,软弱围岩地段用短台阶法。隧道于1992年11月1日开工,1996年9月6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