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的经济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2011年,阳新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0.7亿元;林业总产值0.7亿元;牧业总产值10.9亿元;渔业总产值16.8亿元。 种粮大户达1896户、承包面积14.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6%,增长7.7个百分点。军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年产100万只蛋鸡、7.5万头生猪、1500万斤食用菌和万亩绿色蔬菜等项目初具规模。新增油茶种植1.65万亩。
2011年,阳新县耕地复种指数为2.49,重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如下:
 面积(千公顷) 产量(万吨) 历史最高年 产量(万吨) 粮食 73.60 33.47 2010年 34.17 稻谷 45.85 24.71 2010年 25.15 小麦 6.43 1.52 1997年 2.45 红薯 6.03 2.33 2000年 4.58 大豆 2.03 0.4 2006年 1.04 棉花 2.97 0.35 2011年 0.35 油料 30.04 4.28 2011年 4.28 油菜籽 23.72 3.31 2011年 3.31 芝麻 4.67 0.65 2011年 0.65 花生 1.65 0.32 2007年 0.42 苎麻 3.77 0.51 2007年 0.79 林果业
2011年,阳新县林业用地147.66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3.07%,森林覆盖率42.97%,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232.0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225.94万立方米。2011年全县木材采伐量7217立方米,楠竹采伐量6.2万支,油桐籽产量223吨,茶叶300吨,棕片118吨,竹笋干224吨,山野菜115吨,食用菌95吨。年产各类水果30000吨,其中柑桔27988吨;年产各类干果1701吨,其中柿子756吨,板栗731吨。
畜牧业
2011年,阳新县生猪出栏45.17万头,存栏51.56万头。牛出栏1.12万头,存栏5.33万头。羊出栏4.02万只,同比增长12.29%,存栏4.72万只。家禽出笼354.2万羽,存笼467.27万羽。2011年全县共建有畜牧养殖小区(基地)202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94个,蛋禽养殖小区71个,肉禽养殖小区15个,肉牛养殖小区10个,肉羊养殖小区12个。共建有万头猪场9个(其中白沙鸿运、大王昌和为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生猪“150”模式290栋。中粮陶港江荣7万头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荆头山、军垦农场各7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东贝集团在军垦投资的30万只全自动化蛋鸡场已建成投产。
水产业
2011年,阳新县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为百湖之县,水产大县。已养水面43.5万亩,全县水域面积70万亩,占国土面积17.2%。其中可养水面50万亩(湖泊26万亩,精养池15万亩,塘堰2.1万亩,水库6.9万亩) 2010年,阳新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8.9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05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73.86亿元;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内资企业完成产值76.49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3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878万元,同比增长50.6% 全县以冶金及机械加工、建材、医药化工、轻纺为四大支柱产业。
2011年,阳新县1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2.1亿元。昂运铝轮等22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7亿元、支农贷款4.6亿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3452万元。全县引进和在建的各类项目共有64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宝加鞋业一期、安达汽配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远大富驰医药工业园、劲牌枫林小曲酒、九州和三磊标准化厂房等11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16万美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3个,总投资4.5亿元。 2010年,阳新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4.1亿元,与2009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8%。从业人数22.34万人。
2010年底,阳新县个体私营经济户数为13078户,从业人员31000人,营业额52亿元。
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旅游者4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