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民生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7-0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和谐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四川省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和人口大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面临这些严峻挑战的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机遇,主动作为。当前,我认为要紧紧抓住四大有利条件,及时有效地解决我们四川的就业问题。

  第一、随着国务院关于拉动内需10项新举措的“重拳出击”,新一轮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拉开了序幕,4万亿元的投资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为稳定就业带来了好消息。第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决策,将大力推动四川经济的发展。第三、以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为重点的灾区恢复重建正加快推进,劳动力需求显著增多。第四、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和落实,为失业返乡农民工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据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促进农民工就业措施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解决就业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快恢复重建和抵御金融风暴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承接转移和资源转化战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时,应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目标;政府要大力开发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的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必须统筹安排各类群体的就业,并有相应的政策体系、服务保障等一揽子计划;要着眼于能够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产业和领域,穷尽所有可以利用的就业形态、就业形式、所有制形式拉动就业;加大财政对促进就业的投入,使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实现良性互动;大力宣传积极创业、自谋职业的个人和积极吸纳就业的用人单位,树立不等不靠、主动就业的先进典型,对就业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就业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实施产业承接转移、资源转化战略和加速推进新开工项目。围绕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主动开展就业服务。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迅速启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需求的扩大。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缓解目前需求不足与生产能力闲置的矛盾。从扩大就业看,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及相关产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通常都大大高于其他行业。三是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大力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各项就业补贴等政策的激励,促进自谋职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四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结合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启动和企业恢复生产,能使城乡劳动者重新实现就业。五是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就业困难对象技能单一、素质低的特点,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卫生保洁、城市绿化、治安维护、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政策扶持,使他们实现就业。

  (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

  一是要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要鼓励开展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基地建设。要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对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二是政府要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应把失业返乡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失业返乡农民工意愿,重点围绕当前失业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灾后重建开展专门培训,围绕产业升级开展提升培训,围绕回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等。

  (四)对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政府应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比如应对企业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可以定额减免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比如建立用人单位缴费率浮动和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标准递减的调整机制。根据企业解雇员工的历史记录对企业征收不同的费率,以减少企业解雇员工的行为,从而稳定就业,降低失业率。实行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随领取时间的推移,给付标准递减机制,从而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就业。

  (五)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带回新理念回乡创业,使想创业的有机会,能创业的有舞台。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拓展创业空间,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系列服务。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这支待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这个数据令人对今明两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担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务实择业。较长时期以来,很多大学生把自己当成是绝对的社会“精英”,“高薪、白领、大城市”成为其择业的基本条件,期望值偏高,挑三拣四,自身定位不准,没有职业规划。面对金融危机,如果还保持这种择业观念,必将一事无成。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引导,大力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第一,现在的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教育了,大学生不要时刻陶醉在天之骄子的梦幻中,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劳动者来对待。第二,必须考虑到基层就业。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不是没有岗位,关键看就什么业。如果摆正心态,愿从一线做起,就业就不会困难。所以应摒弃眼高手低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到中西部或者基层地区就业,避开竞争高峰。第三,对薪酬应理性看待,一味追求高工资和优厚待遇在目前状况下已经不现实,可以考虑“先就业,后择业”。踏踏实实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含金量”,将技术、人际、管理等能力不断提高,只要有实力,必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第四,放下身架,踏踏实实地找工作,理想放长远些,立足于到一线苦、脏、累岗位上成才。

  (二)出台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政府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样,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如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困难,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的服务体系,在大学生创业中提供相应的政府服务意识。

  (三)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和地震灾区创业。继续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实施和服务期满学生的服务工作。除了吸纳大学生村官外,地方政府能否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土地或其他农村资源方面的支持来吸引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另外,地震重灾区重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正是需要人和能锻炼人的地方,政府可对自愿到重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予特殊政策,鼓励其到灾区重建一线工作。

  (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建立长期促进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通过实地帮教、宣传引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就业进行重点帮助,对暂时失业的毕业生免费受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