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命的痕迹——《语音写作:1小时1万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很多人觉得写作很难,难在提笔开始,难在落笔成文。写作前抱着很大的期待,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一篇好文章!因为期待过高而迟迟不敢开始,最终停滞不前;写作过程中总是提笔忘字,心中心潮澎湃,脑中思如泉涌,但是笔下一字难求,最终写作计划不了了之。

如果有一个工具,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想写就写,而且是动动嘴巴就可以写作,是不是很棒?

这个工具就是剑飞老师最早提出来的利用语音工具识别,整理思想的写作方式——语音写作。

初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封面“1小时1万字”,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写作也能如此高效,真是如虎添翼。但实际阅读,领悟了语音写作的七个阶段,从习惯培养、发音训练、节奏训练、思维训练、极限训练、复盘强化,到最终形成作品,打造个人品牌。我不再局限于短时间能够完成大量的写作字数,而是借助语音写作这个事半功倍的工具,转变思维模式,关注日常行动,最终影响未来规划。

简单来说语音写作就是用讯飞这个工具,把语音转换为文字,通过语音来进行写作。实际上就是用嘴巴去写作,通过不断训练,让嘴巴跟思维同步,最终做到所思即所言。

极大地降低了写作的启动成本,只要你想,任何时候掏出手机,像发微信语音那样,就可以把自己的灵感、思绪全部记录下来。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就开始尝试用语音写作的方式记录阅读的思考和启发。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有触动的内容,第一时间通过语音写作记录下来,将转瞬即逝的思考可视化,便于后续整理读书笔记,化为己用。

以前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时间,我会在走路的时候进行输入,比如听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等。最近我尝试用语音写作的方式进行输出,记录阅读的思考,整理阅读笔记的框架和内容。我试过从地铁站走到家,1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2000字的读书笔记语写,因此奠定了我今年定期输出读书笔记的决心和信心。

关于未来,你有没有思考过?

有一些人目标清晰,当下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未来那个目标不断奋进和积累;但有一些人,甚至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未来,更谈不上具体的规划和行动。

我们能够做成一件事情,大多数的原因是我们思考过;而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可能是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写过去、写现在,更可以描写未来。透过写作把没有经历的人生提前经历、提前规划。

在我们书写未来的时候,会发现语言写作是描绘未来蓝图的最佳工具,它是能够打通理想和现实的桥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未来只是空想,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通过语音写作,我们把思维的痕迹可视化,转变为文字记录下来。正因为它的便捷、高效,可以做到反复思考、反复记录……反复描述过的梦想就像是反复设计的图纸,最终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依据和蓝本。

借助语音写作可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想想我们这辈子要去往哪里?重点在哪里?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无数次想象的那个途径,有一天会实现!

你有没有停下来,审视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50年之后依然有用?

有一些事情是短期有效的,有一些事情是长期有效的。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我们很容易陷入到短期有效的事情中,但却忽略了长期应该遵守的原则。

什么是长期有效,而且重要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到未来,设想一下我们成为老年人以后依然最关注的点,然后把视野拉回到现在,就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不需要等到真正步入老年才启动,而是从现在开始就投入时间,给出时间预算。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加入了时间复利的要素,让每天的努力都产生价值。

比如老年需要有一部分财富,需要现在就开始定期储蓄,但金钱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可能是健康,需要定期锻炼身体;也有可能是关系,要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更多有成长性的伙伴共同学习、成长……

当然,所有的思考最终要落到行动上才能产生价值。我们可以把思维拉长,但要把行动缩短。以“年”为单位地规划,以“天”为单位地练习。提前几年规划,持续坚持每天练习,简单的技能重复到极致,一定会发挥惊人的效果。

希望借助语音写作这个工具,让大家都不再惧怕写作。而是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一个随身法宝,就像书中说的是一个人生的外挂。透过书中大量的素材清单和语音写作主题,也让我在反思,是否错过了人生太多的风景?但是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就不算太迟,现在就拿起手机吧,用语写记录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痕迹。

阅读过程中发现剑飞老师金句频出,每一句都很有力量,整理出来30句金句(实际书中还有更多,不胜枚举),勉励自己,也带给更多人力量。

1.把一天作为开始和结束,都当成是独立的。每天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极致;

2.长期目标确定,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规划什么,就会获得什么;

3.刻意练习要经常性地保持“不舒服”的状态。难度刚好超出自己能驾驭的范围,但是刚好又够得着,保持着必要的难度。在必要的难度里训练,才有进步;

4.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很长效的投资;

5.越忙的人,越需要花时间学习如何提升效率;

6.早上是面向未来的,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敏锐,晚上是面向过去的,偏向于总结;

7.专业人士做事情不看状态。也就是无论早上还是晚上,都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这个是通过训练后可达到的;

8.拖延很大程度就在于,把没有难度的事情,“想”得有难度了。转换成动作之后,立刻去做,行动后,拖延自动就没了;

9.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别错过本来就已拥有的智慧;

10.改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每一次尝试,都是给埋下的种子又浇了一点水,时间久了它会慢慢生长出来;

11.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从过去吸取智慧,将现在认真对待,描述可达的未来;

12.好口才需要训练,但归根结底,需要对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见解和拥有能把这些深刻见解顺畅表达的能力;

13.用20%的时间读书,80%的时间思考;

14.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看似进度有限,实则速度最快;

15.成功了1次就能成功1万次;

16.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永远比学会一个具体的技能要更加有用;

17.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想做就立刻去做,没有内耗,没有阻碍,才有更多力量;

18.小方法运用到极致创造专业级的差距;

19.每一分钟都认真对待,这一分钟过了就不会再来;

20.衡量高效有个基本原则,就是投入和产出的平衡;

21.力所能及地达到极致;

2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产出更多的价值;

23.用行动影响人,而不是理念影响;

24.单位时间内尽量只培养一个习惯;

25.一件事情先持续做下去,就会自动迭代;

26.要完成巨大的挑战,必须保证时间的稳定性,保持行为的稳定性,保持效率的稳定性,才能进行有效地规划。稳定,是高手的特质;

27.人生各个阶段,把能够做的事情做好之后,会发现特别有趣,好像各种资源都在朝你汇聚,生活也变得特别顺;

28.每次遇到没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问一句当下所做的事情,是否对我50年之后还管用?

29.自律不是一阵努力,而是长期耕耘;

30.行动是对抗拖延最好的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