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让各位物理老师更好地教学,以下是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欢迎阅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工具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新课教学

  1.光反射的规律

  1、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一点、两角、三线.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下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

  (1)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2)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图上)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二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

  2016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回答